第四十六章 杀年猪(2 / 3)
猪了!”
“我家又没猪,你激动个啥劲儿啊?”喜儿淡定的又往锅沿上贴了个饼子。
“村里有人杀,走,咱们瞅瞅去。”说完,也不顾灶里还有火,锅边还有饼,拉着喜儿就往外面跑,生怕去晚了人家猪已经杀完了。
出门也不过天微微亮,谁家杀猪这么早啊?喜儿无语极了。
“爷爷起床啦,锅里烙着饼子,我跟莉雅出去啦。”到门口忍不住嚎了一嗓子,惹得某人又开始笑话她管家婆。
一路上不断给喜儿科普农村养猪的知识,甚至鼓动喜儿开年也捉一只小猪来养,这样过年就可以杀猪有肉吃了。
按照th县的规定,全县各村的每户人家在一年之中,养大出栏的第一只猪必须以每斤毛重0.54的价格,卖给国家,由各地的供销社负责收购。
其实喜儿前世也听爷爷讲过农民卖猪的笑话,说是他把一只吃了30斤重猪食,撑得极饱的猪送到供销社的收购站过磅,有222斤。
收购员高声说:“除去猪食20斤,按毛重202结账……”结果正在此时,这只不争气的猪拉屎了,收购员马上改口:“除去猪屎两斤,按200斤结账,票子108块,外加三十斤肉票。”
几秒钟内少了1.08元,卖猪的农民一脸沮丧,嘴里嘟嘟囔囔地说:“它晚一点屙也好,唉……”
卖猪以后,卖猪的农民可以在收购站杀猪的日子凭着30斤肉票,按照国家0.8元一斤的价格再去买肉。
可是单凭一户的力量,绝大多数的人家每年只能养大一只猪,按照规定卖给国家后,自己却不能按照传统的习俗杀猪过年了。
于是,有人想办法,在一年的刚开始卖掉一只猪,达到国家的规定。
待到这年的年底,家里又有一只猪长大了,就去大队申请杀猪过年。
至于第二年养大的猪则拖到第三年的年初再卖。
因为农民的调皮,钻了政策的空子,使得公社没有完成国家的生猪收购计划。
受了上级批评后,公社就要求各个大队加强管理,加大生猪收购工作的力度。
但大队基本上是能拖就拖,基层领导很清楚,农民的生活很艰苦,如果真正按照上面的规定每年收购一头猪,那么农民的传统习俗“杀猪过年”肯定也就不能实现。
一年到头,一点盼头也就没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