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富家(1 / 5)
乔家村离镇上骑自行车大约四十分钟的路程,开机动三轮要省一半的时间。
江北的冬天冷,尤其是早上,那迎面而来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生疼生疼的,机动三轮没有车棚,出门的时候乔建国和郑幺妹拎着年货,让乔大乔二抱了两床旧被子挡风用。
乔家在东,富家在西,再加上天冷路滑,几人徒步走约十分钟才能到。
这是重生以来,乔小麦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这个庄落,还真是房矮路烂,她的记忆只到上世的六岁,那时她家已经修起了一层楼房(平顶,可以加层的那种),村里很多人家都住上了石、砖搭建的瓦房,哪里像现在,入眼都是矮塔塔好似牛棚的土房子。
路过村小学时,破烂的教舍和土坯墙垣让乔小麦想到了前世5.12大地震后汶川中学校的教学楼,唯一不同的是村小学的破旧是时间磨砺下的产物,而汶川中学是自然灾害下的产物。
很难想象,这样的房子是如何能经得住风雨的吹打和浇灌而至今屹立不倒。
甚至在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下,竟还孕育出了不少人才。
比如金融巨子乔大、富大,比如特种部队的乔二,比如提前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排到的名医生富二,比如建筑高材生富三,比如硕博连读的乔小麦----等等。
可谓是人才辈出。
后来教舍重修后,再也没出过像他们这等优秀的人才了。
所以古人说的话很有历史依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乔小麦对回去不抱任何希望,只迫切地希望致富的大门快点敞开。
她对五岁前的记忆很模糊,只依稀记得,家里第一次盖房应该是在88年,她二伯母家的大堂弟和小婶婶家的小堂弟都是这年生的,一个三月,一个八月,他们家盖房子就在这之后。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她老娘常跟她念叨这段往事。
当年家里盖房,她被安排在二伯母家跟乔玉梅挤一床,晚上,两人玩耍时为抢一个塑胶袋,被乔玉梅推倒在地,头碰到桌角,额头上缝了三针,长大后只能用刘海遮住疤痕。
郑幺妹固执地认为若不是乔玉梅将她推倒,让她破相,她也不至于到三十岁还没嫁出去。
乔小麦不敢苟同,她认为如果郑幺妹的择婿标准能够降低一点,她应该早就嫁出去了。
毕竟额角上那小小的疤痕不足以影响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