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昭卷·三公 (1)(2 / 23)
是因钦天监手册记载,此地为日头最圆最大,观日景最美之处,后才以“金乌”命名。
金乌与澄水接境,泛舟观日一向是文人骚客最喜好的,故而金乌一向人群熙攘。高谈阔论、儒帽风流的是逛茶馆、妓楼的书生,沿街叫卖、粗衣油腔的是商户,缓缓悠哉、依柳而行的是马车中的公子闺秀,一身皂衣、呼来喝去的是衙吏,观形容,一切皆一目了然,泾渭分明。只是最近一二年却来了一伙看不出道道的家伙,均是黑衣束发,手捧船只,行街叫嚷,似做买卖,句句“唯吾大道,素行封谨。耻有遗漏,但凭随心。无有穷富,无有名利。如梦虚妄,皆可变当”。如有人好奇上前,那些人手中捧着的极小极精致的船只便发出耀眼的金光,纤毫毕现的小小十六金窗扇扇璀璨摄人。
听说有富人嫌生活无趣,卖梦入金窗,说要换取人生至乐,三日后出来,便丧了斗志,不到一月,把万贯家财抛得干干净净,离家出走,不知去了何处。
又有贫穷书生,自小算命相士皆说是大贵之相,却命途多坎,考了十五次秀才仍未中,他素来爱说娶妻当娶郑光华,做官当为商李丞。商鞅、李斯均是先朝赫赫有名的丞相,而郑光华则是当今贵妃郑氏堂妹,小小年纪便艳名远播,书生听闻可卖梦,便把此梦卖了,入了第八扇金窗,换取衣食无忧。待他出来,果真不出半年,他便意外得了良田千顷,锦衣高楼,衣食无忧起来。只是秀才依旧不中,郑光华也在年后堂兄郑祁封侯,郑氏权力达到巅峰时许配给了二皇子。书生热衷算命,固执地认定自己当日入了金窗,棋高一着,复找相士算命,相士却叹息良久,并不言语,只是摇摇头。
自富人走了,书生阔了,那些黑衣人手中的小小金船益发显得神秘起来。富贵人沉吟逡巡,不敢进,却又忍不住诱惑,穷人个个趋之若鹜。不多时,金乌、澄江两境一夕巨富、一夕卖妻倒皆变得不甚稀奇了。有好事的贼趁夜偷到过一只船,映着月光还没瞧出个细致明白,那金船便自己燃了,半晌,只留下余烬。
平王也听闻此事,与王妃嘀咕几句邪术之类,便无下文了。他素来是个懒王,加之因算运道灰了心,封地的政事多半交给了世子成玖,自个儿游山玩水逍遥自在,自是不管谁富了,谁又穷了。富户纳税,穷汉接济,税银不曾少,粮仓不曾多,也就罢了。
平王世子更是个懒人,便更不理了。只是与他一起赌钱逛楚馆的几家纨绔公子不到半年却因此换了几茬,着实让人窝火。
“报!报……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