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 11)
后,和顺路的女同学一起走回家,到了半路就分开了,她自己往前走了一段,就看到大哥早已在路上等她。
“大哥,我五点就放学,到家又不黑天;天这么冷,你还来等着干嘛,我自己回家就行……”兰欣看到在路边翘首看她的是大哥,赶紧跑了过来。
“不冷,你不是女孩子吗,都不放心你,最近又不忙,就来这里等等你。第一天开学怎么样,上课了吗?”大哥问起兰欣上学的事情,把话题叉了过去。
“上了,老师给复习一些课程,哥,我有不会的题目,以后你和二哥要帮我。”兰欣趁机提出要求。
“不会怎么不去问老师,我都两年没上课了,学的知识早就忘了一些,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你解答问题呢?”
“老师是男的,很严肃,我不敢去问。”兰欣找了个很好的借口。
大哥很少拒绝妹妹的要求,想了想说:“我试试吧,我要是不会,再问你二哥。”
兰欣眉开眼笑地说:“大哥,不是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吗,我们一起学习,肯定能攻克难关。”她接着又试探地说了一句,“大哥,说不定以后国家会恢复考大学的制度,要是大哥一直温习的话,到时候不就比别人占优势,不就能轻松考上大学了。”
大哥苦笑了一下说:“你不知道,现在国家局势这么复杂,上大学都要推荐,哪能轮到咱这里。恢复高考制度?希望吧,要真是那样,大哥就去拼一把。”
即使沈爸是个村支书,可他上头没人,孩子上大学的事情还是挺不容易办,即使有名额,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拱了。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有文化的都被批成了“臭老九”,没文化的穷苦孩子才是根正苗红的农民子弟兵。家里越穷,背景越差,代表着底子越正,这样的人才能被推荐去上大学,在那个时期称之为“工农兵大学生”。
由于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是由各地“革委会”推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少数人仅是小学毕业,大部分人是初中文化程度,剩下的才是高中生。也是,贫下中农都希望孩子在家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有几个大人送孩子去读书的。所以,这样选□的大学生,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反正由于种种原因,沈大哥没能如愿以偿上大学。不过,谁心中没有个梦想,对于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向前跨越一大步;是个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是农家娃能翻身吃上国家饭的唯一出路。就如“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