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3 / 4)
定以后会有伤仲永之嫌。没想到你的心性却是极好,如此外祖父也就放心了。”
顾相爷:“只是你总不能往后几年都拿来休息吧,会试和乡试毕竟不同,需得有个师父可以给你好好指点。正好老夫听说沈侯爷和杨先生将会在年前回京,虽说杨先生收徒的条件极为严苛,但总该试一试,方能知道事情可不可为。”
“外祖父所说之人,可是是昌隆十五年的状元,婉郡主嫡子,杨柳杨逸之吗?”如果真是那位,那还真是不容易拜得上。
昌隆正是当今的年号,自当今登基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了。
顾相口中的沈侯,正是武成侯沈暄,字伯霖,武成侯府前身正是开国功臣武成伯,沈暄在继承伯府前,就是驻守北疆的年轻将军,后来更是靠着军功,将爵位提升一等,成为一等侯爵,在大齐这些勋贵中,可算是独一份了。
至于那位杨先生,却是安宁侯与婉郡主的嫡次子,自幼聪明伶俐,三岁识文,五岁能诗,十岁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考中了举人,十六岁参加当年的会试,一举夺魁,最终得了古往今来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这位杨先生,是当朝的大儒。
只是多年前不知道是因何原因,却是辞官游山玩水去了,后来听闻曾在北疆沈侯驻守的地方见到过这位杨先生的身影。这次听说还是因为沈侯在一次战事中受了重伤,这才回京休养的。也是他这个小外孙运气好。
当然了,他可不是只为外孙打算了,小孙子顾砚也在名单内呢。
不过那位的师可不好拜呢,以前多少有才华的年轻学子想要拜入他的门下,最终都没能成功。那位的身份又重,顾相爷虽然桃李满天下,两朝名相,那位杨先生也不一定会买他的账。他这两个小孙儿能不能拜师成功,只能看他们各自的运气了。
“正是呢,外祖父和杨先生有几分交情,前些年杨先生有意要收个弟子,还请老夫帮他留意呢,只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寻到合心意的罢了,说不定咱们瑚儿就能入了他的眼呢?”顾相爷笑看着外孙和小孙子,他家这两个孩子比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强了不知道多少去了。
得知顾相爷给他找的师父是这位,贾瑚的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整个大齐的学子那么多,想拜入杨先生门下的人多不胜数,他不相信自己会优秀到让杨先生收下他的地步。
“不过,此事若不可为,明年瑚儿就去国子学吧,你的年纪毕竟还小,又离开京城这么多年,也该同京城里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