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10 / 12)
敲了敲烟杆,沉声道,“青青福气大着呢,都说好事多磨,别遇着点小事就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刘延宁面带笑着安慰他娘:“爷说得对,这是好事,那君山书院同旁的书院自有些不同,天子帝师曾在书院开坛授课,孙三少如今有幸进入君山书院,得名师指教,他日只需苦读钻研,科举不在话下。”
“孙知府也是为咱们考虑,才这般如实相告,他说一年后,孙三少或许能够找到机会回家一趟,这不过是安慰咱们。孙三少因为守孝,错过了今年的院试,下一届院试便在两年后,他恐怕只有那个时候才能回来……”
刘延宁话还没说完,蒋氏已经摇头:“等不了等不了,谁知道两年后又有什么意外?”
刘大爷也很赞同这话,他觉得和知府大人家的亲事这般不顺,想是天意如此,就算知府大人诚心求娶,他们也不敢再等了,耽误了青青的大事可不行。
难得知府老爷这么大的官,还这般为他们着想,建议他们不妨再相看几家,若是孙三少从君山书院回来时青青未同旁人定亲,想是上天成全,到时候他们祖孙必定登门提亲。
都说父母官一言九鼎,刘大爷他们也没有怀疑,心里反而还有些感激,至少人家替他们把后路都想好了,再不满足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李氏听他们说了许多,也转过弯来了,收起泪意,转而问刘延宁:“那君山书院这般,为何江先生不叫你同去?”
刘延宁特意提了孙韶渝的举荐信是她师傅给的,就是为了把话题引到这上边来,家人因为不知道师傅的出身,心中没有底气,连孙知府的青睐都叫他们诚惶诚恐,现在结亲之路又不顺了,刘延宁也怕他们大失所望之下,失去了往常的淡定和清醒,在青青的亲事上变得焦躁急切——不论他有没有同江景行做下约定,刘延宁都不希望看到家中长辈心态受到影响,那样就会容易做出错的判断甚至是决定。
不过刘延宁也没有把他师傅的底子全透露了,人在巨大的惊喜冲击之下,有时候也会犯错,刘延宁只是淡淡的笑道:“师傅曾经便在君山书院任教,景行也在那里待了几年,如今景行跟着师傅来江州……我想或许君山书院名师众多,求学之人只会更多,先生们难免顾及不过来,倒不如单独拜师求学,受益更大一些。”
其实不然。
君山书院之所以让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除了名师,更是为“君山学子”这个名号所吸引,君山书院人才辈出,金榜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