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4)
陆宁华去秦氏的事情反对的人并不少,毕竟若是陆宁华出了什么意外,哪怕愤怒的陆氏人民把秦氏杀的片甲不留,也都不能够解他们心头之气的。
好在秦氏那里的人开出了一个十分宽松的条件,允许陆宁华携带一千余人马过去,并且也不需陆宁华前往秦氏的首府,而是定在离陆氏不太远的代城,若是陆宁华出现什么问题,边界人马赶过去也不需要一天的时间。
因为前世的关系,陆宁华也相信秦氏,也知道秦氏的顾虑。他们原本不愿意附庸其他几个家族,也瞧不上南王,而其他势力都太过于弱小,以至于秦氏自己独立建立了一个势力,以求自保。可是若只是自保不向外扩张的话,这个势力消亡那是肯定的事情,尤其现在情况已经拔张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作为一个接壤着陈氏、陆氏和南王三个势力的地方,只要三足鼎立的情况一打破,接下来就是要对付他们秦氏无疑了。
南王他们是不可能选择的,因为大量接受了南王逃过来的文人,所以秦氏内部反南王的情绪比较重,而且南王的性格秦氏人也都不认为他将来会有什么重大改变变成一个明君。
在陈氏和陆氏的综合考虑来看,若是为了利益,其实他们选择陈氏会更好一些,两家世代联姻,再加上乱世之中他们并未有多少冲突,而且陈氏尚武,内部也存在一定的文人不足的问题,若是他们的领地再扩张的话,一定会出现部分领地无人管辖,或者干脆由武将统管的情况。
而陆氏这边却是在这些年自我培养和接纳人才之中,渐渐走出了人手不足的困境,甚至于还有人手溢出的尴尬情况。若是秦氏投了陆氏,在陆氏未再次扩张的时候,秦氏的人将会变得十分的尴尬。
只是排除现在面临的情况,而从长远的来考虑,两者却是恰恰相反。陈氏尚武,他们的执政理念也会相对偏向武将一些,当然不会像是南王那样夸张。只是在经历过南王的事情的人,却是有一些心理障碍在。而陆宁华那里文臣和武将差不多是一个地位,而且执政的方式也十分附和他们文人理想国的思想。
在他们时常研读的《礼记》中那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已经在陆氏的领地中有了些雏形出来。这一点让秦氏的文人十分激动。因而在秦氏进行的诸多分析研讨之后,秦氏最终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选择的陆氏,可以说是高比例碾压。
当然,大家心中偏向陆氏了,不代表就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