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移恨(2 / 5)
心里松了一口气,却也为不能去西羌出使觉得遗憾。
西羌和大汉必然会有一战,前将军韩增的身体不好,不能带兵,左将军未曾设置,右将军没有和匈奴交手的经验,后将军赵充国太老,算下来张千秋曾经攻打过乌恒,正当年,若是先去西羌掌握情况,就占了先机了。
可是皇帝要让张千秋在父亲身边尽孝,张千秋有些苦恼,却又不得不感谢皇帝对臣子的体恤之情。
魏相和丙吉二人商议了半日,也没有找出合适的人选来,其实魏相颇有些想让赵义去,这个新上任的丞相长史没有什么功绩,升任丞相征事都是意外之喜,若是论积劳就更轮不上了,但架不住赵义命好,又升了丞相长史。魏相想选派赵义去西羌立一番功劳回来,堵一堵丞相府里众人的嘴。
但是赵家才去了个赵兴,再派人家父亲出使,皇帝估计也不会答应,更何况赵义还新添了个幼子,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这件事也就作罢了。
在魏相看来,赵充国实在是被压制的太久了,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有了张安世的举荐,便什么都要发表一下意见,西羌的事情被夸大的有些太过了,派人出使西羌就是走走过场,看一下各部落有没有什么反叛之心,回来交一份奏疏。
压根没有想到,这里面暗藏的风险。
义渠安国也为自己不平,当年只是顺嘴答应了先零部落渡过湟水,换个地方去放牧,在赵充国的嘴里就成了毁坏千年基业的罪行,见魏相和丙吉找不到合适的人出使,便立即自荐,想洗清罪名。
就算西羌人真的想叛乱,他亲手将萌芽扼杀掉,也算是将功补过,也出了口恶气了。
不得不说义渠安国的这个主意打的真不错,魏相和丙吉又是厚道人,不象赵充国一般,有点事情记几十年,就点头同意了。
赵充国却不同意,对皇上说,这下义渠安国要惹出大祸来了,丙吉、魏相听了这话都不乐意了,就连皇帝都有些不高兴。
什么人啊,这是……大家都默契地对赵充国的大声疾呼采取了忽视,依然决定让义渠安国出使西羌。
而且皇帝考虑到张安世的心情,改变了即刻出使西羌的计划,说既然赵将军猜测西羌人到了秋天会有所行动,现在离秋天也没有几个月了,那就索性等等看,这次义渠安国出使西羌与前次不一样,要多备些骏马和粮草,不易仓促出使。
张延寿内心是明白的,但是他绝不会站在赵充国这一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