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有恩(3 / 4)
不同意赵充国说的。
赵充国也沉默了。
接着大司农上报,因谷物连年丰收,一石谷物的价格降到了五钱,请示今年朝廷购买谷物多少万斛。
赵充国又发言了,道:“西域战事恐难避免,希望朝廷能够购买几百万斛谷物做储备,只要购买三百万斛谷物储备,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义渠安国出行,大约需要用二十万斛谷物,最好刨除在外。”
大司农和魏相都有些不高兴了,大司农有职责,在谷物价格贱的时候,买来放在各郡的谷仓内,谷价贵的时候,降低谷价卖出,平常岁月只需购买一百万斛谷物就够了,如今要购买三百万斛谷物,财物支出存在麻烦,边郡的谷物价格也会被抬的过高,不种田的百姓会生怨的。
大司农认为年初没有做这么多的预算,请求按照原计划购买一百万斛谷物。
刘询准许了。
赵充国气的胡子翘了翘,竖起两条眉毛,瞪了瞪魏相和大司农,嘴里嘟囔着:“竖子不足与谋。”
义渠安国也气的不轻,下定决心要让群臣瞧瞧他的手段。
朝会已经到了尾声,却又有小黄门呈上民间的上书,有个上了年纪被放出去的掖庭宫婢,和自己的丈夫在宫门外上书朝廷,声称在狱中对皇帝曾有抚育之功。
御史大夫丙吉听了,胡子翘了翘,最终没有说话。
刘询听了心中大震,他自知年幼时能活下来很不易,受到了很多人的庇护,登基后也一直在寻找那些曾经关照过自己的人,便命掖庭令审问此事。
散朝后,于廷尉走到丙吉身边,笑嘻嘻地道:“少卿,我知道你不贪名利,但难道就让有心人混淆视听吗?”
丙吉扬了扬眉毛,淡淡道:“且看看吧。”
旁人不知,于廷尉是知道的,丙吉对皇上也是有大恩的,但却一直没有宣扬,甚至连皇上本人都不知道。
于廷尉又道:“少卿何必固执,你也是曾担任过右廷监的人,我在廷尉府中担任小吏时还多蒙你的指导,难道你看不出来这冒认恩情的掖庭宫婢背后之人有什么打算?”
丙吉叹道:“当年掖庭宫婢中,确实有尽心抚养皇上之人啊,且看看吧。”
于廷尉知道丙吉的脾性,也不再多劝,两人在宫门各自上了马车,分了手。
一回到廷尉府,于廷尉就唤过林天商议此事。
凡事在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