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驻柳城郎舅不逢(5 / 7)
张绣很郁闷,很憋屈,很不满贾诩作为。就在他不死心,打算继续向贾诩盘问他到底要弄什么猫腻的时候,前线忽然接到细作消息:刘备营里那个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的徐庶,辞官了!不止辞官了,他还往北走,去许都了!
张绣听到这消息直接就傻眼了:文和先生……说的退敌之机不会就是这个吧?釜底抽薪?还是挑拨离间?他怎么谋划到把人从南阳拐骗到许都的呢?嗯,不过不管他怎么谋划,总归这是一件好事。他该在心里庆祝一番,然后赶紧带兵跟曹仁回合出征收复失地去。
张绣倒是不知道,其实他猜到的贾诩之“拐骗”还真不能算谬论。因为徐庶到许都去,确实是跟被拐被逼差不多:他老娘被曹丕派人从老家颍川请到许都去了。他要是再不开眼地留在刘备那里跟曹操对着干,那代价可就不是他一个人身死则已,而是会连累无辜慈母,再受波及。
徐庶是个孝子,他办不出眼横心狠,放着老娘待在许都不闻不问的事。所以元直先生在得到许都故意递出的家书线报后,当机立断决定:跟刘备辞行,回许都孝敬母亲。
徐庶苦衷在身,刘备自然干不出强自留人的事。刘备是个人物,就算心里头不舍得不乐意很可惜,却照旧没说一句让徐庶为难的话。就像当初送走赵云一般。刘备明知道这个人走了以后就有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也还是风度体面地给徐庶践行送别了。
临别在即,徐庶心里自然也挺不是滋味。坦白讲,他觉得自己是愧对刘备知遇之恩,厚待之德的。他这一走,刘备帐下谋臣就只剩下长于内政却不善兵事变通之道的简雍一个。相对于许都,刘备之实力本就薄弱,再加上帐下无人,可能他前脚离开,后脚刘备就能败北归西呢!
徐庶愧疚难安,在脑子里琢磨一整圈以后,终于在临走前跟刘备说:“玄德公,日子庶在游历求学时曾结识两位大贤。皆有经天纬地之才,经世治国之心。”
刘备眼睛一亮:“却不知元直所言何人。”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此二人中,得一人相助……”徐庶眨眨眼,缓缓开口,补上了最后一句,“公……可安天下。”
刘备身子一怔,随即朗声大笑,拍拍徐庶肩膀后,长揖一礼,说道:“元直荐贤之恩,刘备没齿难忘。”
徐庶一愣,赶紧侧身避过刘备这一礼,手足无措地扶起刘备,坦言道:“诸葛孔明现在隐居荆州,不难寻找。只是……庞士元自那年前往江东自荐后,便再不见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