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回 有相无生 七宝幢中呈瑞彩 先机若悟 小寒山上谒神尼(10 / 20)
。所以适才虽然详示机宜,对此一层独未明言。少时升座出来,已无说话时机,此事全仗自为。她也是刚刚得知底细,因知我二人福缘甚厚,恰巧二次相遇,不然也不敢饶舌。
"我因她答非所问,对多年患难相共的同门姊妹视若路人,却对外人的事关心,老大不以为然。她似觉出我有不满之意,未再往下深说,便自辞去。我倒没想到她会不等花开见佛便走,所说的话也未留心细听。还是等她走后,姊姊埋怨我,说此人面冷深沉,但是功力极深,今日看她情景,与前判若两人,尤其我们对她貌合神离,她焉有不知之理?忽然如此关切,大改常度,内中必有深意。她乃有道之人,表面对人虽冷,与常人刻薄寡情自不相同。我们也是修道多年,如何把看待常人的情理和她计较,岂不可笑?
照她走时情景,分明特为我们而来,所说定有助益。这一犯小孩脾气,对她轻慢,以致话未说完,便即辞去。花开奇景,旷世难逢,既然知底,不应先走。我们怪她对癞姊姊淡漠寡情,她素来沉默寡言,此去匆匆,焉知不是抽空往小寒山寻癞姊姊呢?我一回想,也觉稚气得可笑。我和姊姊同胎而生,名为姊妹,不过生时略有先后,平日行止动静,以及现在皈依佛门,诵经修道,全都一样。至于容貌、身材、性情、衣饰,更是无不相同。仅仅面上这点记号,一左一右,稍微有点分别。以前,连说话都几乎是一同张口,即便她说时我没开口,或是我说她没开口,那心思词句仍都是一样的。近来不知怎的,别的仍是一样,心思言语便常有不同。好些地方,我仍未免稚气任性,她却沉静得多,有时简直像一个大人,你说多怪?"
癞姑见她说到末了,仍是以前天真神态。眇姑来时曾嘱保密,任遇何人,不可提起是她指点前来,知她所说实是好意。细察二女,好似成竹在胸,并不十分看重。眇姑这人又一向不肯说空话,惟恐二女疏忽,便探询道:"二位姊姊对于取宝之事,想具成算的了?"谢璎答道:"成算虽不敢说,仗有禅师指示玄机和所说语气,多半有望。不过令师姊所说也关重要,舍妹不合心粗轻慢,虽令师姊未必见怪,如何防那舍利飞返西方,却未明言。匆匆作别,不及请教,先时颇觉可惜。继一想,禅师既不愿我们得之太易,承令师姊指点,如能留此舍利,固是佳事;否则,以后不能轻用,有此一层顾虑,使我姊妹多受阻难,增加修为,以免有所倚赖,也是好的。只好凭着福缘运命,到时惟力是视,由它去吧。"谢琳语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