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4)
应在和村长商量之后,决定让村子里面5岁到15岁的孩子都过来上课。他们也不按照课本来学,每一天,嘉应和孙义博都按照自己所准备的课程来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也不需要书本,每个人只用准备一只铅笔和一个作业本就可以了。
嘉应还在庆幸,他们所带的行李中就有铅笔和作业本。不然,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文具了。
每一天,孩子们都激动的回家跟家里人讲,他们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老师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特别温柔。而且,莫老师唱的歌简直太好听了。莫老师一定是天上的仙女!
自从嘉应他们来了宁西村,这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生机。不仅是孩子们,连村里的大人走路都更加带劲了。他们得多攒点钱,有条件,还是得送孩子继续读书。不然,孩子的未来只能跟他们一样。
每天早上,嘉应和孙义博不到六点钟就起床了。他们不好意思总是要村民们补给蔬菜和粮食,自己在学校的空地里种了一些蔬菜。吴大叔上一次上山,给他们带了好多腊肉和香肠,还有晾衣架、洗衣服的盆和桶等生活用品。
学校七点就开始早读了,当郎朗的书声从学校里面传出来的时候,一直站在校门口的村长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早读完,孩子们有一个小时的晨练时间。一般不是嘉应带着她们跳健身操,就是孙义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九点钟,学校开始正式上课。嘉应负责年纪小一点的孩子的教学,而孙义博负责大一点孩子的教学。
5到15岁的孩子如果使用相同的教育内容,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嘉应和孙义博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上午有三节文化课,下午的时候,嘉应和孙义博会集中孩子们一起上美术课或者音乐课。之后一般是故事会,然后巩固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
嘉应和孙义博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要不是他们的手机是特制的卫星网络,他们有可能在这里连手机都用不上。按时给家里人报平安,京城里,莫少林和牟染月心疼的看着视频中的宝贝女儿,嘉应又瘦了。
倒是孙爸爸给嘉应他们出了一个主意。部队上每年都会有好些退役的军人,而他们之中,总能够挑选到合适的愿意去山区支教的老师。现在是和平年代,倒是不存在杀气特别重的退伍军人。因此,孙爸爸这个提议,引起了嘉应和孙义博的关注。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像宁西村这样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