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图穷匕见(3 / 10)
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与警方对抗,来寻求更高级别的控制感和成就感。这倒也符合畸变心理发展的过程。
但是,为什么刘春海能够掌握警方和耿昊以及陈楠的动态,而警方捕捉不到他一丝一毫的影子呢?如果非要找出一种理由,那就是有可能刘春海在耿昊的手机或者随身物品中置入了定位工具。那么现在耿昊整个人都被掳走了,这一设想肯定是没法证实。不过即使真是这样,刘春海想要顺利完成昨夜的行动目标,也需要很多个巧合来促成。
综合昨夜案情,刘春海采取了伏击的策略。也就是说可能早前通过几次跟踪,他熟悉了耿昊与陈楠一贯的晚餐地点、路线和环境,然后根据这一路线制订出绑架方案。当昨夜耿昊和陈楠再次按此路线就餐,刘春海觉得时机成熟了,避开交通监控,从小路将车开入中北小区附近设伏,然后再把私家侦探召至餐厅对面引开保护小组,最后坐等慌不择路的耿昊进入他的埋伏区域完成作案。这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就眼下的线索来看,也只能这样推理,不过他怎么就能保证私家侦探可以成功引开保护小组?更为关键的是,他怎么就能确定耿昊一定会按原路返回呢?
当然,就结果来说,刘春海成功了。这里面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跟踪,他摸准了耿昊的脾气和秉性;或者他本身的判断能力、规划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的确非常出众。那么回过头再来审视他前面的四起入室作案,也同样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没有任何目击者,在复杂的作案过程中几乎未留下任何可追查的痕迹,还一度利用耿昊成功模糊了警方的办案视线。总之,如果这所有的成功犯罪,真的都来自刘春海的话,那他简直太强大了,称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
然而,韩印从辩证的角度来审视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却蓦然发现了逻辑上的漏洞——如果刘春海真的这么神通广大的话,他怎么会把自己作为罪犯的形象如此完整地暴露给警方呢?韩印似乎感受到一只看不清面庞的黑手,在刘春海背后将他一点一点地推给了警方……
首先,通过买书的民工,将跛脚特征暴露给警方;接着,在奸杀耿昊经纪人前,故意与做贼心虚的偷情者发生碰撞,借此强化凶手跛脚的形象;然后,又将素描肖像画遗留在作案现场,表面上看是用来传递下一个被害者的信息,实则是想暗合刘春海擅长绘画的技能;再然后,在奸杀刘雨琴一案中,刻意以过度杀戮的行为方式,显现出凶手与刘雨琴之间存在交集,让警方由此顺藤摸瓜将视线锁定在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