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月令童子(5 / 7)
读《诗经》,读到《郑风》,无意中发觉《野有蔓草》《出其东门》《子衿》和《溱洧》四首,恰好可以合成一联四章——相识、相知、相思、相谐。
《野有蔓草》是相识之喜:“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出其东门》是相知之惜:“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子衿》是相思之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而《溱洧》则是相谐之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默诵着这些诗句,四幅画面渐渐在心里鲜明起来,一位士子、一位佳人,由露草初相逢,到山水两相知,而后江海深相思,最终花月两相谐……不知怎么,她心中所摹想的那位士子的面目,竟隐隐似是姚禾,猛地发觉这一点,瓣儿顿时羞红了脸,不由得想起《论语》里孔子所言:“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春秋时,各地歌乐中,郑地之音最纵肆淫乱。想到此,她心里一阵寒怵,惭怕起来。不过她随即又想,孔子既然厌恶郑声,他删订《诗经》时为何不把《郑风》索性删干净,反倒留下二十一首?在《国风》中,《郑风》比居于正统的《周南》《召南》存诗数量还多?
看来郑声也不全都可憎可厌,这么美的诗怎么会是淫声?孔子也不是后世腐儒,事事刻板不通情理。想到这里,她才舒了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偷想,他若知道,不知会怎么想?
她一边想,一边笑着起身,去架上取下一卷画纸,铺展在桌子上,而后从笔筒里拈出一支画笔,蘸了墨要描绘画样底稿。要落笔时才发觉自己拿错了笔——桌上有两只笔筒,一只装字笔,一只装画笔,因为心不在焉,她错拿了字笔。
她又笑起来,正要换笔,心里忽然一闪,一个念头倏地冒出来,她顿时惊住,看看手中的笔,又望望桌上两个笔筒,不觉喃喃道:走错了!
她忙跑出去,见哥哥和墨儿都已经走了,嫂嫂温悦正在院里晾衫子。
她跑到温悦身旁,大声道:“嫂嫂,我知道了,是走错了!”
温悦愕然回头:“什么走错了?”
“董谦!范楼的酒间!”
“嗯?你莫慌,慢慢说。”
“不用搬尸体,尸体在隔壁!”
她过于惊喜,嘴里一时搅不清楚,温悦当然听不明白。
她稍稍理了理思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