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狂澜第九节轰炸东京(十四)(2 / 4)
大林这等于说是全盘接受了中国上次提出的条件,中国现在只需要从刚占领的部分地区后撤,斯大林怎么会一下作出这么大的让步,蒋介石差点冲口而出就答应下来。
宋美龄小心的对霍普金斯说:“霍普金斯先生,说实话,这让我们感到意外,非常意外,这几乎就是我们上次提出的条件,…..,我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霍普金斯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夫人,我们对日本人反攻分三路,分别是中国,南洋,苏俄;目前中国战场和南洋战场紧张顺利,苏军也对日本发起反攻,苏军分两路反攻,蒙古方面军取得很大进展,将日军驱逐出蒙古,另外一路远东方面军的进展却不大,所以斯大林希望能得到贵国的配合,斯大林承诺尊重中苏边境,合众国政府认为这很合理。”
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前段时间日本电台宣布在日军和满洲国防军在外兴安岭击退苏军进攻,并乘胜转入反攻,消灭了两万多苏军。姑且不论日军宣布的战绩真假,但苏军进攻受挫确然无遗。当时听到这个报道后,蒋介石心中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却没有将此事与中苏谈判有关,没想到居然导致斯大林态度大变。
霍普金斯心中非常笃定,外兴安岭之败让斯大林明白过来,苏俄现在还不能支持两个战场,远东日军不过是些老弱病残加上满洲国的伪军,苏俄却依然无法获胜,这让斯大林难堪之余,再度重新审视余中国的关系。
在另一方面,中国方面不断向蒙古增兵,态度极其强硬,大有不惜兵戎相见之势,斯大林也不得不顾忌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带来的后果。
最后是美国,罗斯福亲自给斯大林去电报,希望他认真考虑中苏关系,希望不要影响盟国的夏季作战。罗斯福的话说得很婉转,可斯大林却清楚其中的威胁,这是在警告他,如果中苏关系破裂,罗斯福可能转而支持丘吉尔的巴尔干登陆计划,放弃原定的法国登陆。
种种原因加起来,斯大林感到必须作出让步,罗斯福又恰到好处给出了梯子,提出让中国军队从蒙古部分后撤,美国向苏俄援助一千辆卡车,以提高苏军的机械化能力。
蒋介石还听出了另一层意思,斯大林尊重中苏边境,看来斯大林不但担心中国军队进入蒙古,也担心中国军队趁机进入苏俄远东地区。虽然中国的实力赶不上苏俄,可一旦美英在背后支持,中国完全可能在战后赖在那里不走,就如同在蒙古一样。
“我们也尊重中苏边境,”蒋介石在心里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