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强大和弱小(3 / 4)
让舆论压力让这种限制取消。
方宏恍然大悟:“我懂了,要玩儿大家就在……对了举办地是哪儿?”
“法国梅斯。”
“大家就在梅斯玩儿上一个月,我做豆瓣酱做豆豉做红糖,熬油,他们也给我老老实实做芝士做火腿做橄榄油。”
史正良:“奶酪就奶酪,非要叫芝士……好了,我就当你答应了。”
方宏拍手:“有意思,到时候大家一起玩儿一场大的。”
玩儿阴的,比基本功,比文化?玩儿死你们。
想到年末的厨艺大赛,方宏看到了墙上唐事成挂的世界地图,于是抱着方文安:“来,指一个。”
三天后,直播再度打开,水友涌了进来。
方宏站在一个绿树环绕的地方。
“枪哥,又是雨林?”
方宏看了看自己的冲锋衣:“你家雨林长针叶?”
“这是?”
“高加索山脉。”
高加索,欧洲文化源地,别扯犊子说希腊罗马,希腊罗马都失传不知道几多年了。
“来到这儿,我就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的争端。”
拉脱维亚和俄国的争端。
“到了这儿,我不得不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们熟知的欧洲城市是伦敦,是巴黎,是柏林。不过在欧洲并不是这样。欧洲人哪怕是德国人自己都认为柏林是粗鲁野蛮的象征,而英法互相看不起,巴黎脏乱差,伦敦危险且阴霾,都不是那么受欧洲人喜欢。欧洲人喜欢的城市是维也纳,是华沙,是圣彼得堡,汉堡这种城市。”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曾经能代表欧洲的文化。”
一战前夕,你不敢想象那些人在维也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诗人文学家们全在维也纳,小胡子在维亚纳考试,史达琳在维也纳研究第二国际,铁托在维也纳修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人物在一战前夕都在维也纳进修。
华沙就不说了,被阴了,导致全城毁灭重建。
汉堡成了工业城市,圣彼得堡经历了长期的封闭之后也不再辉煌。
从二战后,欧洲文化中心才从维也纳转到了巴黎。
“到这儿,我不得不想起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二战前后,被灭国的波兰实际上领土面积飙升,比如俄国和德国反而都损失了大量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