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翻天覆地,禄山将反(3 / 4)
“此话当真?”杨傍佺忍不住大声叫出来,其他人的脸色也一下变了。
自从鲜于仲通当上剑南节度使以来,虽然杨国忠一直都在长安,但剑南之事全都是杨国忠遥控,之前贾颧强筑姚州城便是出自杨国忠的旨意,后来贾颧被阁逻凤俘虏,就一直对杨国忠和阁逻凤骂不绝口,后被阁逻凤下令处死。
因此南诏之人也都知道,杨国忠是个权势熏天又草包透的大奸贼,杨国忠作为剑南节度使,正好管着他们,他们都害怕这边跟兰陵王谈的好好的,到时候杨国忠又乱来。
萧去病道:“陛下并未明旨免除杨国忠的遥领剑南节度使,只是要他专心做好他的中书令,南诏之事,陛下已经委本王全权,一切事务可便宜从事,怎么,你要看圣旨吗?”
“不敢,不敢……”杨傍佺傻了,呆呆地看着萧去病,过了好几息才激动的连连摇头。
不但他呆住了,大殿里的其他人同样吃惊,这么些年来,杨国忠可是在南诏鼎鼎大名,他们都知道,杨国忠是大唐皇帝最宠爱的贵妃的哥哥,现在又做到了大唐宰相,皇帝不管事,整个朝廷就杨国忠一个人了算。
而兰陵王,因为只在都畿道发展,跟南诏几乎搭不上边,在这之前南诏几乎没一人知道,现在众人也只是知道兰陵王很能打,很有钱,是神仙弟子,却没想到,兰陵王权势竟然比杨国忠还大,这下他们就都放心了。
完这些,萧去病告辞出去,实在的,他并不喜欢这些具体的事务,太累。
所以这一年多以来,他便想方设法成立了一个类似后世的“智囊团”,大多数事情都是由他和李倓提出构想,再由智囊团辩证推理然后完善。
这些东西,其实在来南诏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不过关键的时候,却依然还要萧去病亲自出马,与这些当地土著去谈,这是表明一种态度,别人谈身份不够,没有信服力。
就在前南诏腹地翻天覆地的时候,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长安和范阳同样风起云涌。
几乎在两万天策军刚到达安宁城的时候,安禄山同样有了动作,便在七月初一的时候,安禄山派遣副将能元皓前往长安向李隆基上奏,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宰相杨国忠和副宰相韦见素一同向李隆基进谏,表示安禄山这样做是为造反做准备,请求皇帝一定不能同意。
李隆基非常不高兴,言道:“朕推心置腹对待禄山,他必无异志。这两年禄山尽心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