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 / 7)
、裴冕等心腹大臣,甚至还有被杨国忠排挤掉的陈~希~烈商议国事。
“陛下不必忧心,幽州叛军和回纥叛军声势虽然浩大,但必不能成事。现今回纥骑兵多路出击,却都被我大唐边军所阻,朔方军两万轻骑更是一路打到了回纥王帐,回纥兵必定兵无战心,不久必退!
至于幽州叛军,世受国恩却行反叛之事,不得人心,天策军已经在黄河北岸构筑数道防线,不消半月,只要幽州军不能打过黄河,其军心必乱。到时候我平叛大军乘势反击,二十万叛军必望风而降,安禄山的首级自然会有人乖乖送上!”
话的是杨国忠,幽州叛军势大,一路势如破竹,他已经不再十日之内。就有安禄山的部下将安禄山的首级献上;而是改口,只要天策军在黄河北线守住半个,叛军就会望风投降。
杨国忠信心满满,其他几人心中却直打鼓,南下的幽州兵可是有二十万,天策军就一万老兵,几万新训战兵和十几万所谓农兵,能守住半个月吗?不过这个时候,皇帝愿意听放宽心的话。他们也自然不会开口提出质疑。
片刻之后,一直皱着眉头的李隆基开了口:“回纥狼子野心,不过是想趁火打劫,若是占不到便宜,王庭又被攻打,朕再发一道敕令前去招降,必定望风投降,这一朕以为不足虑。”
唐朝这么多年以来。不断和北方这些游牧民族打交道,突厥、铁勒、薛延陀、吐谷浑、党项、契丹、奚、还有回纥、葛逻禄等。都是一个德性,叛附无常,形势好就大掠一番,形势不好望风投降。
之前回纥就和唐朝爆发过规模的冲突,算是试探,结果没占到便宜。之后就一直比较恭顺;葛逻禄也是,在高宗时候也和大唐打过,打败之后,不就做了唐朝几十年的雇佣兵么?
即使我后来为祸北疆六七十年的后突厥,在最初起兵造反时。开始也是势如破竹,后来紧接着被裴行俭接连打败,他们不就开始内乱,之后裴行俭进行招降,突厥不就望风而降了么?若不是后来武后杀俘处置不当,这场为祸几十年的祸乱,其实是轻易就被平定了。
既然在回纥起兵造反之前,安西北庭军、葛逻禄军、陇右军、河西军、朔方军早就做好的准备,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回纥,回纥自然不会死战到底,到时候自己一道圣旨过去,表示既往不咎,投降免死,对方一定会很快投降,李隆基对此充满了信心。
众大臣也都头表示赞同,李隆基继续道:“倒是二十万幽州军一路势如破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