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印书(3 / 11)
面的改进,所以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果。
既然如此,周敏给钱给物,让他们去钻研新的工艺,工匠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最后没有成果,让周敏不满意,从而砸掉这个饭碗。——身在匠籍,根本无从决定自己的命运,从前在宫中,也就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但突然被昌平侯送到这里,换了新的东家,他们心里自然不免惴惴。
不过听到周敏许诺奖励,工匠们便立刻升起了斗志。
虽然手握着全天下都有数的精湛工艺,但实际上,工匠们的日子过得却说不上多好。毕竟每个月的俸禄有限,而宫里的赏赐也不可能到他们手上。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之所以尽心办事,也是因为周敏每个月给的工钱不少。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位新东家十分大方,她许诺的奖金自然也不会少。如此一来,当然人人奋进,再三保证一定会努力,不辜负周敏的期望。
周敏对此也很满意。如果能够做到两面印刷,那么二十几页的论语,就会缩减到十几张纸的厚度。就算加上各种集注,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页。完全可以装订成一本书。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在以前,因为知识太过昂贵,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始终处于蒙昧之中,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和接触。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读书人是尊贵的,普通人是不配读书的。
阶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虽然很久以前,陈胜吴广就已经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但实际上,这两个人同样是读书识字的。对于更多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限于种种条件,一辈子所能看到的就只有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很少会去思考大道理,更没想过要去改变这一切。
他们沉默且温顺,绝大多数时候逆来顺受,所以他们的声音,也从来不被人所重视。
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习,接触并懂得更多东西,开始学会思考。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周敏能够做到的,只是往人群中扔一粒火星,等待着星星之火势成燎原的那一天。虽然,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她或许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现在,她就要让“知识”降价,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书。
从作坊里出来,周敏手里还拿着那本《论语》,反复摩挲着书皮,若有所思。石头知道她在想事情,所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