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学堂起名(5 / 7)
上了,便把各自的宣纸,放到前面的书桌上摆好,咱们逐一品评便是了。
众人拍手,皆赞这个想法好。
于是各自把宣纸拿到桌上摆好,四人于桌间游走、鉴赏。
只见静香的纸上书的是: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行清洁者佩芳,兰芳秋而弥烈,君子当佩之。故“文学室”可改为“香草园”。
吉雅见了这些诗句,便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正自琢磨,只见静香在侧轻轻念了一遍后,点头笑道:“秋玉姐姐这名字起的好,楚大夫的诗句,当真配咱们的学堂之景呢。”
楚大夫?吉雅自记忆中搜寻着。
是了。
这是屈原《离骚》之中的诗句。
回想着园中种处的美景,倒是合乎情理,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甚是满意。
秋玉见主子微笑,甚是害羞,绯红了俏脸,扯着胸前的一缕秀发,低下了头。
“更为难得的是,这香草的意义所在。”塔娜夸赞道。
秋玉赞同地点点头,补充道:“这香草比喻君子、贤臣、人才,正适合咱们的学堂“文学室”的本意。”
吉雅一直没有说话,在一旁旁听,不是因为她不想去评,而是听了她二位的评点后,甚为汗颜,自己竟浑然比不上这几位贴身丫鬟,虽然在现代也是读的中文系,可如今看来,自己的书还是不知读到哪里去了,竟然如半个文盲一般。
于是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点头示意。
除了塔娜微微有些明白外,其它二位倒觉得,这不过是主子谦逊的表现。想把品评的机会让给下人罢了。于是各自在心中更加爱戴主子了。
这边静香受了夸奖,心中自是欣喜。于是众人又来到第二张宣纸前。
这幅是秋玉所做。
只见上面书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故“文学室”可改为“竹里馆”。
吉雅一见此诗,笑了。
这不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王维的一首五绝么?
记得读小学时,便在教科书有这首诗。只是吉雅仍然没有言语,倒想听听塔娜与静香的高见。
塔娜自负胸中才学,早想着这样施展的机会,于是安心想要表现一下,便笑道:“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诗名《竹里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