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显和隐(6 / 7)
李虎丘对显门只闻其名,余者一无所知,转头看向张永宝。陈至阳躬身道:“这位先生威猛勃发,虽年过六旬却体力雄健如少壮年纪,素闻贼王身边有位精通少林功夫的圆满大宗师,想必就是阁下了?”
张永宝对陈至阳只额首微微一笑,转而对虎丘道:“关于显门,我也所知有限,只依稀记得年青时游荡天下,有一年路过赣省庐山深处一户老宅,住在里边的是一户姓王的人家,人人写了一笔好字,练就的功夫以长枪大杆为主,家中有位老先生酷爱京戏,尤其喜欢唱挑滑车一段,总在院子里吊嗓子亮身段,戏台上挑滑车是两面旗,老先生唱挑滑车用的却是六百斤的石磨盘,只用鸭蛋粗的木杆子,能连续挑飞五盘磨,我那时气盛曾经与其试手,结果不胜不败,但我知道,他是空手与我交手,等于是用自己的短处对我的长处,如果当时他用大杆子,我一定会输,那位老先生当时便自称是显门中人,据说显门就是一群落魄的世家联合成立的。”
陈至阳赞道:“张先生见闻广博,所言一字不差,那位王姓老者便是当代显门宗主,王一山先生。”接着说起显门来历。
秦汉皆是大一统的帝国,诸国世家经过调整,在西汉中期形成了大家族约五个、小家族约二十个的格局,所以古代是“改朝不换代”,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用这几个家族的人做官员,所谓“任人唯亲”,“亲”指的就是世家子弟。第一次破坏这情况的人是曹操,他提出“任人唯贤”的口号,招揽平民为官,打压世家势力。但曹操最终失败,他创立的魏国只传了两代,便被司马氏篡权,改魏朝为晋朝,司马氏是世家子弟,世家模式重新恢复。
真正断了世家命脉的是唐朝,唐太宗确立科举考试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做官的前提,而不是传统的以世家血统为前提。唐太宗打压世家,是为了避免大权旁落。汉族一贯是扩张性的,但唐代大兴佛教后,便不断受外族侵略。宋代开始流传“佛教兴,国脉弱”的话,认为是引入的印度文化不好,其实与佛教无关,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衰败了,失去了传承和创造的力量,大唐盛世不过是强撑起的热闹场面罢了。世家的存在,令文化人有了可以自重的余地。明清科举制度,则夺取了文化人的退路,不做官便没有尊严,做了官便没有自由。
陈至阳说到这里顿住,李虎丘道:“所以一些不屑出仕做官的世家子弟便成立了显门?”陈至阳额首道:“贼王大智,的确是这样,显门中人承袭的是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种学术,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