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讨论(3 / 4)
恩斯坦依然自顾自的喝着啤酒,没有加入到讨论,如果单单只说怀旧背景的话,他心里其实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只是他懒得说而已,不过……
“为什么不考虑30年代呢?”一个声音突兀的响了起来,之前的争论声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在座的人纷纷循声看过去。
说话的是艾瑞克·里斯,他之前说得很少,现在则托着下巴一副思考的模样。在《窃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他总算振作了起来,现在在电影和电视剧两边都做得不错。
“我们都知道,电影工业第一次技术上的大幅度更新就在30年代,没错,我说的就是有声电影淘汰无声电影,”里斯说到这里稍微提高了点声音,“这是电影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在这以前,人们看电影需要现场有乐队演奏才能聆听到音乐,需要通过字幕才能充分理解故事在讲什么,但字幕还不能太多,从而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可随着有声电影的降临,一切都改变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组织了下词句后才又继续:“电影院不再需要乐队,电影不再需要单独列出来的醒目字幕,演员的表演也不再需要那么夸张,他们的表演可以更趋近于真实。许多转型稍慢的制片厂就此衰落,而许多靠无声电影成名演员也都开始格格不入,查理·卓别林就曾公开抵制过有声电影。所以,将男主角放在这么一个具有强烈冲突的环境下,感受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浪潮,感受那种迷茫和不适应,但最后改变了自己,这种励志加还旧的节奏,电影学院肯定会喜欢的。”
听完这番话,在座的人们都没有说话,但是这种不说的情况已经代表了他们的态度,如不考虑别的因素,里斯的建议的确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所以他们很快一起看向了肖恩,他才是拿主意的人,而肖恩沉吟了下,随即转向自己的助理:“将这些都记下来,艾玛,但将30年代列为重点考了对象。”
然后他才转回来:“好吧,现在我们在以30年代,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完善故事,让其显得更可信一些?”
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已,如果不能意识到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无论将背景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行。韦恩斯坦微不可察的耸了耸肩。
“那么我们还要延续最初的设定吗?”有人如此问道,“关于一个年轻演员和年老演员相互鼓励互相帮助的故事?”
“为什么不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