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一)(2 / 4)
滥淹没良田,造成鱼米之乡的冀州发生饥荒的事,等李林甫反应过来已经人尽皆知了。京中确实不断涌来灾民。
李林甫想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灾民引至荒郊毁尸灭迹,即便李亨保住了数十个灾民,他也可以说是李亨买通贫民陷害他,对他构不成威胁。京兆尹是他的爪牙,在这件事上对他全力配合。但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述职时带了两千兵士驻扎在城外,刚好人赃并获。
灾民一听京兆尹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准备坑杀他们,顿时群情激奋,奋起反抗,打死了几个骗他们出城的官卒,绑起了京兆尹和他的属官,在皇甫惟明手下士兵的护送下,来到大理寺敲响了万民鼓。
大唐自建国以来就设立了万民鼓,非普通民众遭受奇冤极枉不能敲响,自建国以来还从未敲响过。
鼓声咚咚,传遍宫城内外。此事一起,满京哗然。即便李林甫贵为丞相,也不可能再压下去,没有人敢再徇私结党,与之为伍。大理寺丞不敢懈怠,第一时间派遣差役前往李相府。李林甫所做之事不仅瞬间传遍朝野,还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地。
李亨早已率太子府亲兵伏兵在李相府外,防止李林甫逃脱。待大理寺官员一到,即刻控制住了李林甫,把他关入大理寺收押,李氏子孙成人者全部缉拿,妇幼全部关于相府不得外出。
李亨于大朝会上奏报明皇:李林甫枉负圣恩,贪渎枉法、徇私舞弊,导致冀州饥荒,后为掩盖罪证意图坑杀灾民,天怒人怨,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请求判处极刑。明皇准奏。
李林甫一辈子爱算计别人,本以为这次可以搞倒了李亨,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短短几日间,李林甫从一代权倾天下的宰相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李林甫一系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也密切关注京中局势,以待下一步动作。
按照前世的情况,“安史之乱”要十年后李林甫去世后才会暴发。彼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史思明为边关大将军,两人本应相互节制,却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现在的安禄山刚刚升任平卢节度使,才堪堪将平卢完全把控在自己手里。史思明也只是个正五品的果毅都尉,还没啥影响力。
李亨本来想一口作气把李林甫一系的人全部拉下马,但是明皇给了他四个字:安定为上。李亨就明白了。跟李林甫有来往的人太多了,;贸然处理会引起朝局动荡,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