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宫内宫外(3 / 5)
共杀了一万多人。这个案子发生在洪武十三年,此案同时也是洪武四大案之一。
一万人是什么概念?徐如意不知道,他就知道他小学全校一共四百多人往操场上一站,看着就不少了。
再说李善长,当年陪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大明创立之后的六国公之首。从朱元璋给的排名上来说,地位甚至凌驾于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人。可惜之后牵连到了胡惟庸案,渐渐淡出了朝堂,实权没了,可爵位尤在,对朝中的影响力也还在。
说来有趣。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从那一年开始,凡是与胡惟庸能扯上点关系的人基本都被砍了。但李存义这个胡惟庸的儿女亲家还活着,李存义的哥哥李善长自然也活着,直到今日。。。。。
徐如意思来想去,觉得这事有点难办。‘可以确定的是,朱元璋的意思是想让我处理掉李善长。但他一没给我任何实权,二没给我任何兵丁。这让我怎么处理?暗杀肯定是不行,他可不信李善长的府上会没有任何防卫。怎么办呢。。。。。’
徐如意渐渐地陷入了沉思。
同一时间,李善长的府上。
曾经灯火辉煌的李府如今还是依旧,景色未变,仍然还是京中第一府邸。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只有生活在府里的人知道那个答案:生机。
原来的李府,每日里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如今却是门可罗雀。府里的下人们说话做事都轻悄悄的,似乎是怕惊动了谁。
李善长的书房正中,此刻摆着一个小桌,桌边坐着两个老人,年纪要在七十上下。二人都是一席素雅儒袍,其中一人头上插着一支木簪,年岁虽大,却面如冠玉,脸上有些微的褶皱,显得饱经沧桑。另一人头上插着一支玉簪,身材发福,脸上皱纹不是很多,只是愁眉不展,似有什么担忧。二人长相细看倒有六七分相似,正就着桌上的小菜静静地吃酒。桌上的才并不繁复,只有一盘酱肉,一盘盐水煮的黄豆。
古时候的书房可是有规矩的,吃食酒菜可不能进书房,否则是对先贤的不敬。李善长的书房规矩更是繁多,看二人面上有些醉意,显然喝了有一会了。
“哥哥,”那头戴玉簪的人当先开口“弟弟是不是又给你惹祸了?”
“唉。。。”那头戴木簪子的人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筷子,“存义,不怪你。那丁斌是你的亲信,你舍不得他倒也正常,若在以往,这事倒也不大。”
这二人正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