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有算计(3 / 4)
去找证据,而朱元璋给的三日时限就是告诉他,尽快结案,没有证据就去做证据。
道衍说的没错,朱元璋左思右想,终究还是要保自己的四儿子朱棣。抛开父子情谊不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办法去填补裁撤藩王后所产生的权利真空。
‘唉,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东宫,朱允炆的书房里,
朱允炆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自己最忠实的两位心腹,和皇爷爷留给自己的未来肱骨之臣,在自己眼前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长孙殿下,藩王之策弊大于利,此事我与子澄兄早已达成共识,相信长孙殿下心里也早已有数。今日里韩国公兄弟二人死于燕王府内,正是天赐良机,相信燕王此刻已经失了圣眷。我们当抓住机会,联合有志之士一同上本参阂燕王,将燕王一举拿下。”一个身着素袍,面相严肃的男子一脸的为民请命的表情。
旁边的一个翰林官员打扮,四方大脸的男子也是连连附合“尚理兄所言正是子澄想说的。《史记》中记载,范蠡曾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前几日燕王刚刚欺侮过殿下,正是新仇旧怨一同来报的好时机啊。”
“额”朱允炆问道“那该从何处入手呢?”
“子澄以为当从先前御花园中燕王失礼之事着手,毕竟。。。。”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
“子澄兄所言差异,失礼之事毕竟是小节,不足以令陛下撤藩。还是应从韩国公之死。。。”
“失礼如何能是小节?!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天理伦常,不可违背也。燕王失礼自是大罪也。”
“韩国公之死才是罪名!”
“韩国公之死明眼人都知不会是燕王所为,如何能成为罪名。。。。。”
。。。
。。。
“额。。。”朱允炆没想到,自己小小的一个问题,就让刚刚还同一阵线的两位大儒反目成仇。
如果徐如意在这里,一定会往地上啐一口浓痰以表达自己的鄙视,然后再骂一句腐儒。
当然,这只是如果而已。真把他放在这儿,肯定老老实实,一言不发,因为那面容严肃的男子是齐泰齐尚礼,而那个四方大脸的,则是黄湜黄子澄。
腐儒并不是辱骂,而是事实
“哼,你我便各自行事!”黄子澄最后说道。
“如此正和我意”齐泰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