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童谣(2 / 3)
,为这天下生民带来福泽。”
这本来就是我的志向啊?
道衍奇怪,甚至有些愤怒。在他为自己规划的人生中,他会在十五岁那年高中,如朝为官,用十年的时间官居一品,再用十年的时间谋朝篡位,将江山从蒙古人的手里抢回来,最后用余生来造福天下。
他会青史留名,他会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
可因为他的一个回答,一个绝对正确的回答,他在十四岁那年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妙智庵的一个和尚,还是那种最底层的扫地和尚。
高官厚禄,锦绣前程一时都与他再无关系,反倒是青灯古佛成了他的宿命。
他恨,但他还是老实的在那间寺庙中安顿了下来,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僧人。
种田,早晚两餐饭,诵经,还好新的和尚师父会武功,也愿意教他,不然他真的觉得自己会熬不下去。
后来,他偶然间听闻他原来的那个学究天人的师父出山了,开始帮助一个叫朱重八的乞丐打天下。虽然不明白他为何会选择辅佐一个乞丐,但那个乞丐无疑是走了狗屎运,皇帝是当定了的。
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道衍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扫地和尚。
再后来的一天,就在他自己都觉得心死的时候,朱元璋下令,要召集天下年轻的高僧为诸位皇子祈福。
莫名其妙的,他被京中的使者带去了京城。
他又见到了那个将自己遗弃的师父,只是眼神的一次交错,虽然彼此的样貌都已变得陌生,但他还是认了出来,他也确定,对方也认出了他。
或许并非遗弃,他还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道衍心里明白,他应该选择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标,可他没有。
鬼使神差的,他在朱棣面前说了一句“大王若愿用我,贫僧愿意送一白帽子给大王。”
当时的朱棣听闻此言显得很愤怒,然后默默地选择了他作为自己的祈福僧。
之后的不久,他随着朱棣去了北平。
离开南京城的那日,皇架前,文武群臣之中,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了自己那个差点将自己遗弃的师父。依旧只是一次眼神的交错,但这一次,他看到了冷漠,和失望。
你为何失望?
除了他,谁能让我一展胸中的抱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