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耳闻目睹(3 / 5)
觉着今秋大欠,可她根据各样资料推断出来的结果不是如此。那么除非她能另外找东西证明自己此论断错了,那就另说,却绝不会仅仅因为“别人都是这么想的”“大多数人都是这般认为的”这样的理由来自疑。
她埋首秋收的这一阵子,碧梧院里越苭同越萦关系日渐缓和,大太太看了深感安慰。只是这刚长起来的一点高兴劲儿,在收到越荃的家信后便烟消云散了。
之前得了四太太的传话,大太太一下子便想到了越荃。当日越苭那张兰家的“金秋会”请帖,就是越荃的面子得来的。她这当娘的自然要多问几句了。越荃大概说了两句,大太太知道越荃同兰家嫡枝的老三似乎有些来往,心里又惊有喜。只这件事儿,她连大老爷那里都不曾说起。后来约莫听说洪家同兰家有联姻之意,兰家的那头就是行三的兰叔伦。暗幸自己之前未曾将事情走漏风声,要不然现在面上可就不好看了。
想越荃心性何等骄傲,出了这样事情自然也不便跟这大女儿多说,只当过去了也就罢了。哪想到会这样,洪家居然辗转通过金家递来这样的话,这是什么意思?是以当时也顾不得什么合不合适了,直接给越荃去了书信。如今得了回音,本以为越荃会细说始末,到底越府这点能耐可不够跟洪家拼的,却不曾想到越荃只简单道“都知道了,毋需理会”这样一句。大太太这心里更七上八下起来。
晚上想等大老爷回来好商量一回,可大老爷这日在外头应酬晚了,又多喝了酒,知道大太太常日里打理府务辛苦,不忍打搅,便直接歇在了偏院里。大太太守到半夜,听马嬷嬷回了话,没法子只好先睡了。只是心里这样一件事在,哪里又睡得着了?!
第二天头晕眼花地起了床要赶着去给老太太请安,马嬷嬷过来道:“四姑娘昨儿不晓得同夏嬷嬷说了什么话儿,一早上把许多书都扔了出来,夏嬷嬷在前头跪着要跟太太请辞呢。”
大太太一听头更晕了,对马嬷嬷道:“先去把夏嬷嬷扶起来,就说我都知道了,她做的都很好,苭儿不争气不能怪她。我先要去老太太那里,一会儿回来再说吧。”
一脑门子官司地赶到颐庆堂,同妯娌几个在外头没唠两句,老太太就出来了。问过好,说几句天气如何的闲话,老太太忽然道:“苭儿一大早发的什么脾气?连书都扔出来了,真是好大气性。”
大太太觉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正要说话,老太太摆摆手,指了一下越苭道:“叫她自己说。”
越苭还在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