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机会难得(3 / 6)
过什么佛经籍册?”
我眼睛一亮:对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怎么没想到!
还是我家相公最聪明!
无色想了想,点头道:“十七年前,绵山经阁曾遭大火,因虑及化缘再建经阁耗时甚久,抢救出的小部分经书就先运来藏经阁暂存。后来重建一事不知何故不了了之,那批经书便一直收藏于此,再未运出。”
我一喜:“大师可有名录?”
无色微微一笑:“无需名录。”
他飞身纵上二,于一排书架上抽出几本发黄的经书叠于一手,又单足一点,轻飘飘纵去另一边,依样抽出几本摞在上头,如是再三,片刻已是十余册在手。
原来他竟博闻强识到此种地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翩翩落回原处,将经书放在面前书案上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那批经书一共二百四十三册,都要拿来么?”
我一惊,继而苦笑着问:“自当年魔教南下中原,到他们被赶回北地期间,只有这一批经书被送往藏经阁吗?”有没有难度稍小一些的批次,比如只送来两本孤本什么的?
无色想了想,摇头道:“没有了。”
惨,这要是猜错了,可就费了大麻烦了。
我拾起一册经书翻了翻,但觉纸质硬脆,书页边缘大多有烧焦卷边的痕迹,细细嗅之,仍能闻到焦糊之味。
翻开一页对着阳光照照,但见虽有纸浆凝结时造成的不均匀阴影,字迹外头倒是没有什么多余的痕迹。
我放下经书,抱着侥幸心理问无色:“大师可曾将这些经书全都翻看过一遍?可曾觉得其中纸质有什么问题?”
无色摇头道:“小僧修补经书时确曾粗粗翻过,但觉纸张脆而薄,张张透亮,有夹层的可能性很小。”
我想了想,用探寻的目光望向两人:“若是东方储确是将什么词句夹在这批经书中送来藏经阁,又不是用夹层,那么定是用了什么药水在经文之间写了字句。如今经书被火一烧,纸张变脆发黄,他动手脚的痕迹便被掩盖了。但雁过留痕,药水写过之后,就算气味早已散尽,也总会在书册上留下痕迹,一页页对着光看过去,总能发现些什么。只是……实在是太废时间。”
无色想了想,点头道:“也便只有这个方法了。”
程铮自然毫无异议。
我小声提议:“要不要找人来帮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