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4 / 5)
慈耐心的等着尊者们安顿完以后,这才坐下与释利房详谈。
释利房先问了董慈贵国可传教乎,董慈摇头,并且解释了缘由,随释利房而来的尊者虽是有些失望,但亦只是朝董慈行礼,并表明了西行的愿望。
董慈自是愿意助他们回国,他们在秦国寸步难行,入得咸阳城已经是九死一生,佛教的传播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温床,很明显强权高压的秦国不是。
释利房定是早先便看出了这点,听董慈回答也不失望,只言善恶有报,感念董慈善心,把路途中刻下的贝叶经文赠送与她,董慈大喜,当下便请释利房在咸阳多盘桓些时日,教她译制一份完整的经文,释利房似是料想过她会有此要求一样,当下便答应了,并且还说连同与他一起的十八贤者一起,愿意给董慈讲经。
释利房赠与她的经书确实是阿含经,而且有不同派别的四部。
四部阿含经,十八贤者所擅不同,董慈得此机缘,自是又欣喜又郑重,释利房在华夏之地传教失败,西行归国定是还要游走异国,董慈也不敢多耽搁,当下便让云丁回宫去与赵政送信,自己在斜对面的重新找了间客舍住下来,这样节约的时间更多。
佛教发展到此时,清规戒律已经有一些了,虽说还可吃肉,但不喝酒不听靡靡之音是必然的,董慈出于尊重,就把这客舍一整个的都包了下来,没有旁的客人,倒也清净。
董慈对古梵文本就五知五不知,由释利房逐字口译,董慈抄录于竹简上,如此行完一遍,也足足花去了十天的时间。
期间赵政发了诏令让她回去,董慈本是想回去的,但那时候译制经文只差一点就成了,城北离咸阳宫有些距离,董慈便打算译完再走,结果回去的时候恰好碰上赵政秋收祭天,她等了一会儿没等着,留了封信便又回了客舍,开始听释利房及贤者讲经。
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
譬如巨海,百川所归。
四部阿含经是法之最上者,记录着佛陀及其弟子修道传教的活动和言行。
董慈沉浸在久远的故事里,痴迷于十八贤者所讲述的四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四证净,以及兜兜转转的轮回和善恶报应,慢慢的似是习惯了静坐参禅一般,听着听着万物皆归于宁静,诸事无烦忧,俗世皆忘,废寝忘食,一切皆与外物无关了。
成蟜最近来的越发勤快,在旁听得脸色不好,待那光头胡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