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工(1 / 3)
七七年,人民公社还没解散,农村除了老弱病残,基本上都要上工,甚至有的家庭为了多赚点工分,连十来岁的小孩子都给送到田地里劳作。
至于下乡来的知青更不用说了,要是不下工,他们就甭想分到口粮。
原身下乡的时间不凑巧,并没有分到粮食,她现在吃的口粮都是提前预支的,等到年底分粮时再扣除,扣除后剩下的才是真正能分到的粮食。而原身在上工这段日子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摸鱼,得的工分并不高,还反倒被扣除了不少,现在账面上都是负的。
姜可可有心要在这个年代好好生活,然而现实会告诉她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什么意思,她压根不会干农活。
穿书前她家是城里人,从小就没干过农活,甚至父母奉承女儿娇养富养原则,家务活都没怎么干,而现在,她要给一大片玉米地除草。
比起锄地,这真的是份轻松的活,但轻松的同时也意味着工分少,大部分来干这个的是十几岁的孩子,知青里只有她一个干这个。
生产队大队长对她挺绝望的,啥都不会干就算了,还不学着干,净捡轻松的活,跟她同来的知青都能上手一些农活了,挣工分也比较积极,而你要是硬把她塞在地里头锄地什么的,分给的量甭想按时完成,能在地里摸到天黑,当然,大部分时候不用天黑,有‘热心’的小伙子会主动给她帮忙。这样一来,村里的婶子婆娘就不同意了,又绑不住自家娃,就给他这个生产队大队长施压,她们可不想便宜别人。无奈,大队长只能给她分轻松能按时完成的活。
算了,反正到时候工分不够,就拿钱来抵吧,看她也不是个没钱的。
姜可可:……
她感谢原身这不靠谱的一点,不然眼下她就要干更难的农活了。
但是这除草也很累,塘边村不是富裕村落,早几年大炼钢的时候铁具都缴上去融成铁水了,现在村里仓库也没多少用具,像玉米地除草这种活都是用手去拔的。
原身没吃多少苦,不过到底是在乡下劳作了两三个月,怎么说手上都会有些茧子才是。然而不知道是记忆出错还是怎么回事,姜可可的掌心没半点儿茧子,哪怕是薄薄一层都没有,肌肤娇嫩,就跟十指不沾阳春水似的,完全不像能干活的手,她拔了没十分钟杂草,手掌心就开始发热发烫,翻过面来一看,上面染了青草汁不说,红痕也很明显,好像再继续干下去,就会被嘞出伤口似的。
姜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