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兵出益州(12 / 12)
事的孩子,这位可不是真的一无所知的小朋友。
曹恒道:“母皇,既然蜀汉的兵力不如我们,为什么我出生之后,昭宁四年,蜀汉曾两次兴兵大魏,第一次夺下了汉中,第二次夺得了陈仓,如今这两个地方都在他们手上,母皇不思夺回?”
听着这个问题,曹盼露出了笑容,“以战养战可知何意?”
“母皇从前说故事的时候说过,我记得。以战养战,是利用战争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曹恒记性还是不错的,至少曹盼说过的话她都记得,而且是记得牢牢的。
以战养战这说法那是毛大大提出来的,曹盼当初跟曹恒说故事的时候说过这个典,当然是把毛大大改了改的。
“我明白了。正是因为蜀汉的兵力在我们之下,而他们为了强大起来,只能通过与大魏开战,抢大魏的人,抢大魏的东西,由此而壮大自己。”曹恒自己一说完,立刻就明白了曹盼的意思。
曹盼点点头道:“正是。所以战争有时候不一定是对的,却又是不得己而为之的。不独是蜀汉,高句丽一个小国,还有在北的胡羌、鲜卑、匈奴等族,他们为什么兴兵,就是因为他们国中弱小,而大魏强盛,大魏的百姓过得比他们的百姓好,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自身百姓的问题,在百姓因为国中的不好而起来反抗时,他们为了将矛盾转移就会兴战,这是当权者的一种手段,亦是无可避免的。”
这些东西,那不是一下子就能教得完的,若非是在合适的时候,曹盼也不可能会突然教曹恒这些事。战场啊,那既是武力的对战,又何尝不是智斗、权斗、人斗。
“但是,为帝王者,百姓受苦,以战而养民之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你的百姓是百姓,别人的百姓也是百姓,你抢得多了,旁人的百姓受不了了,当他们反抗起来的时候,最后更可能是玉石俱焚。你要记住,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能不为当不为。”曹盼教完了还叮嘱了一句。
曹恒道:“要救百姓要跟母皇一般,这样才是真正的救民于水火!”
曹盼点点头,而此时斥修候来报,“陛下,陛下,巴东来报,蜀汉的兵马往巴东郡去了。”
“巴东!”听到诸葛亮的兵竟然不管梓潼也不管庐陵,只往巴东而去了,曹盼立刻站了起来走到舆图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盼盼出兵了,不容易啊,作者渣要为自己撤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