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兵出益州(8 / 12)
大事都已经定下了,余下小事,兵行之时再说也无妨。况且,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打战打的就是随机应变,要是什么事都是先知道了,这场战也就没有必要打了。
“陛下是要亲征?”荀攸沉吟了半响把这话问了出来。
曹盼一看过了过去问道:“朕自是要亲征的。朕还会带阿恒一起去。”
这话实在是让人都惊住了,曹仁道:“不成,小殿下才多大,陛下就要带她上战场。不说行军迅速,大人都要吃不消,更何况是小殿下。战场之上,杀气冲天,万一把小殿下给吓着如何是好?”
这可是曹盼唯一的孩子,将来大魏的下一任储君,这么大点的孩子,怎么能带她上战场。
“臣却以为,此战,殿下能去看是殿下之幸。”郭夫人的想法与他们不一样,如此大战,那是与蜀汉的最后较量,曹盼与诸葛亮之间必是要分出个胜负的,此后,天下已定,再想兴战事,再想碰到诸葛亮这样的对手是不可能的。曹恒纵然还小,正是因为小,有些事就要让她看清楚,看得一清二楚,这个天下得来不易,从小刻在骨子,那比任何语言都要有力。
“此战陛下纵以亲征,有诸将在前,陛下也只是在后指挥罢了,殿下也到了启蒙的时候,以战场为启蒙,这是殿下之幸也。”郭夫人的想法其实跟墨问差不了多少,已经见过曹盼这样的有为之君,其实并不怎么能够接受继任者不如曹盼,或者更该说是比曹盼差得太多。
虽说曹恒还小,不太能看出什么来,但曹恒将来继承的将是大魏的天下,要是养成了一个连刀都拿不起的人,将来只能为天下人生吞活剥了。
目光看向曹盼,只见曹盼笑着道:“朕记得幼年在许都时,因朕开的不卖酒家,引了不少好酒的人前去,昔年的衣带诏之事,荀公是过来人,朕当时因不卖酒家而卷入了其中,武皇帝因为那份衣带诏在朕的手里不便硬抢,就带了朕去见百官,朕记得武皇帝将刀递给了当时的汉帝,如今的山阳公。可是啊,山阳公却连刀都不敢拿,甚至还叫朕给吓着了。朕那时才三岁!”
虽然曹盼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三岁孩子,然而用来当例子不要太好!她就脸皮厚点!
“朕可不希望把阿恒养成山阳公。若是阿恒在这场大战中有所得失,只能说是她福薄,连去观望这场战的福气都没有,她将来如何担起这大魏的重任。历武皇帝,朕,多少人战死沙场而得来的江山,能交给一个连战场都不敢上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