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在路上(3 / 5)
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三区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四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
五区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肖爸爸还给肖燕普及了一下义乌商贸城的历史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
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
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
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
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
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元,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
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