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4)
王意欲挟君,遣调京中谍者挟持,幸而长渊提前得到消息,将此事告知袁大人和微臣,迫于形势,袁大人只好同微臣护送皇帝先行前往杭州行宫,方才躲过一劫,不想到杭州之后,却遇到有旧人前来击鼓鸣冤,牵扯出了一桩陈年旧事。”
扫一眼殿中面面相觑的朝臣,沈兆麟将卷轴往前推了些许,道:“当年玄甫之乱时,先皇避难中山,曾属意于七皇子继承大统,手谕已经拟好,只待送往前线沙场昭告天下,却被中山王联合当年的二皇子中途挟持,篡改立储圣诏,瞒天过海,窃取龙位二十年,至于当年的二皇子和中山达成了何种协议,导致如今中山军胆敢兵临京城,乃至生出挟君窃印之心,诸位大人想必也能猜到罢。”
哄的一声,殿中喧哗起来,几个老臣或讳莫如深,或面色如土,没有经历过当年之事的朝臣瞠目结舌,那个出面质疑的中年臣子往后倒了两步,被身后的柱子顶住,颤着手指道:“玄甫之乱结束时,沈左丞可还没出生呢,一个小小后生之言,岂可轻信?”
沈兆麟丝毫没有少年人的胆怯,反而唇角微微一提:“据击鼓之人所言,当年先皇派贴身中官王长亲传手谕,王长提前察觉不妥,暗中将手谕交给义子保管,后父子果然被半路劫杀,王长丧命,他的义子却逃出生天,在江浙隐姓埋名到今日。那个击鼓之人便是王长的义子,王顺山。”
他目光在老臣面上扫过:“如今袁大人和燕少将正在送皇帝和王顺山归京的途中,托微臣先行入宫将事情讲明,后生的确不曾经历当年之事,但殿中前辈皆在,待王顺山现身,不止袁大人,诸位皆是证人。”
他侧身,将卷轴交与燕启:“皇帝已经写下罪己诏,还位于王爷,请将军代为保管,待到时日昭告四海。”
殿中喧哗的声音小了下来,最终归于岑寂。
沈兆麟向他行礼,只当没看见一众朝臣灼灼的目光,站到众人中间,何清仪听他说完这些,眼睛早已瞪得像铜铃,从牙缝中间挤出几个字:“你小子出息了啊。”
沈兆麟做了个“事情了结请你吃酒”的口型。
何清仪啧了一声:“行吧。”
沈兆麟笑笑。
长渊中人带来沈元歌的信时,他也是始料未及。
将皇帝暗中送到杭州的主意,是沈元歌吩咐的,找到王顺山带他揭发当年秘辛,则是长渊阁的手笔,他的任务是劝动袁衍,皇帝当然也没那么容易写下罪己诏,不过萧廿发起狠来,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