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3 / 5)
三、四十岁正好。
那些五十往上的,还是找个类似礼部这样养老的地方呆上几年,回家得了。
十七八岁的,就扔到翰林院里磨磨锐气,若是磨炼出来了,自有内阁的位置在等着他。
这么比较下来,李爹就脱颖而出的入了明德帝的眼。
首先李爹这外表就不错,儒雅睿智、沉稳带着淡淡的文人气息,其次,李爹神态从容,双目有神,似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让明德帝心有所动。
招过贴身的大太监三喜,问道:“那是何人?!”
“回皇上的话,那是本次会试的五经魁排第三的丹嘉城贡士李修竹。”
三喜太监在明德帝身边小声的说道。
“嗯?!才第三吗?!”
“那何人是第一?!”
明德帝问的时候,目光就已经落在了第一排第一座的谢越彦的身上。
他当然猜得到那个温润俊美风采无双少年郎,应该就是本届会元,只是,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
“回皇上的话,本次会试会元亦出自丹嘉城,乃是一个叫谢越彦的少年郎,年方十六。”,三喜道。
“谢越彦?!”
“不知他有何能力竟是会元?!”
明德帝来了兴趣。
起身走下了台阶,最先来到李爹的书案前,三喜紧跟其后,首辅大学士张仕维眼神一闪,却仍像是没有发现一般,站在原位注视着殿内正埋头苦答的众考生。其它执事官也同样看到了,可同样也只是用眼神悄悄关注,人仍立于大殿两侧监考。
明德帝最先来到了李爹的身边,李爹答得太过全神贯注竟没有发现明德帝已来到身前。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明德帝看的很认真,频频点头,脸上的神情是若有所思。
可惜,李爹也只是刚写了一个开头,明德帝虽然很想看下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