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正文完结)(3 / 11)
车是真正零排放的汽车,未来一定会取代能源汽车。”
季时禹话音未落,会议桌上的众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看出大家的疑惑,季时禹始终泰然自若。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电动车的技术难关不可逾越。现在去发展电动汽车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中国在燃油汽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确实和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但是电动车应用高新技术、发展关键技术,却和技术发达的国家处在同一个起跑线。大家都在起步的东西,我们现在入场,不是很适合么?”
“人们第一次看到IBM的巨型机柜时,没有人相信计算机会越变越小,最后存储世界级别的信息。”
“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
……
虽然会上季时禹说得慷慨激昂的,但是会后,关于能不能真的研发出新能源汽车,大家都还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
赵一洋在会上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觉得蓝图确实很美好,但是结果,谁知道呢,宏诚汽车不就是这么垮的吗?
“老季,我就好奇啊,你到底是为什么这么看好电动车,这玩意儿要多少年才能造出来?”
季时禹在会上讲得口干舌燥的,这会终于休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做好5-10年才有结果的准备吧。”
赵一洋几乎要跳起来:“何必啊,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做什么都要走在最前面,我们做电池也是如此。”
“你确定我们做新能源汽车,有优势吗?”赵一洋对此也有点没自信。
“中国有很多发展锂离子电动汽车的优势资源优势。世界上的锂的存量有一半在中国,例如青海、西藏,蕴藏了大量的锂。我们又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的合金在全球的产量第一,点击就是用稀土材料做的。”季时禹顿了顿声,笑了笑说:“最后,是电池。现在电池的产量。日本第一,中国第二。”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季时禹一反常态,不再走谦虚向前的态度,而是自信至极,甚至有些自负。他对槐荫集团的实力毫不怀疑。
“一洋,你想象过吗?有一天,电动汽车的时代来临了,引领时代的不是美国人、不是德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
……
2003年底,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两年的研发,槐荫汽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