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3 / 6)
要点醒孟氏一回。于是他认真说完这一句,不再多说,只紧紧盯着孟氏。
孟氏刚听见的时候,眼带蔑视,望着石咏,对他所说的不屑一顾。石咏的表情却始终不变。孟氏便渐渐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说……”
她陡然想起了什么,双眼瞬间睁大,眼里流露出恐惧,也死死地盯着石咏:“你是说,我……”
石咏见她已经想到,便点到即止,转身便走。庆德两下里瞅了瞅,连忙追随石咏而去,口中道:“茂行,茂行……你等等我!”
只留孟氏一个站在锦官坊已经被烧毁的铺子跟前,遍体生寒,已近盛夏的天气,孟氏几乎从头顶到足尖,都忍不住地发起抖来。
距离锦官坊烧去没几日,石咏便听忠勇伯府那边传来八卦,说是孟氏已经偷偷把膝下的一儿一女送出京城,不知送往哪里去了。京里就只留孟氏一个,单打独斗。
石咏却知道孟氏这样做,并不等于了结。在儿女的平安与保全与利用那本册子之间,她可能只能选择一个。
没隔几日,石咏就接到任命,要出京南下一趟,巡视宁波新成立的海关与通商口岸。除此之外,他还奉了密旨,要到杭州亲眼看一看杭州将军年羹尧的情形。虽说雍正每天都能通过杭州官员的密旨了解年羹尧的动向,但是龙椅上那一位恐怕还是不能放心。石咏作为一名与年羹尧既有过节又有牵连的官员,许是比较中立客观的人选。
这次南下,因有不少理藩院与户部的年轻官员同往,加之石咏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还未满周岁,如英也走不开,石咏索性没有携带家人同往,而是应承了快去快回。除了石咏那为数不多的随身行李之外,东厢的三件文物自然也被如英安排,装了一只藤箱,由石咏随身带着。
他六月头出发,满打满算着要回京中过中秋的,因此一路上自然是马不停蹄地行船赶路。岂知他刚赶到扬州,如英给他的急信已经先一步送到了扬州,信上记述的则是孟氏的近况。
原来这孟氏除了上回锦官坊的铺子被烧以外,转眼她住的院子也遭了一回火厄。幸好发现得早,没有出什么大事,也没有伤及性命。但问题是孟氏这院子是她租下的,不是她买的。房东听闻孟氏惹上了麻烦,不愿她再继续往下住,索性将孟氏以前预付的租金都退了回去,客客气气地请她搬离。
孟氏无法,只得收拾了箱笼准备搬离。岂料她的手下刚刚将东西搬出宅子,准备装车的时候,不知何处冒出来一群街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