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6)
盈盈的答着,“幸好当年庶姑太太们嫁时,公中都有记录,您可要瞧瞧?”
“你念吧。”秦氏语气淡淡的道。
管事嬷嬷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方才还热络的秦氏转眼就冷了脸,她只能将特地带来的旧例拿出来念了一遍,之后态度愈发恭敬的束了手等候秦氏发话。
其实,这也不怪管事嬷嬷轻慢,嫡母们对于庶女的嫁妆本身就是例行公事般的问两句,就跟风过耳一般,听过就算了。既不会往心里去,也不会多事的改旧例,基本上就是面子情做到了,旁的就是由着公中操办的。
如此这般,给庶女们的嫁妆谈不上有多好,不过大面子上肯定是过得去的。
嫁妆里,最大头的便是家具,这也是风俗习惯,夫家新房里的家具是由新娘陪嫁过去的,会提前派人量房,在成亲前一日铺房,准备妥当,也好叫宾客们仔细瞧瞧嫁妆厚薄。这也是为什么,但凡要脸面的人家都会给女儿备下一份挑不出理来的嫁妆。
可挑不出理,同真正落得实惠却是两码事。人家绣花枕头还能是稻草包呢,要在嫁妆里头动手脚简直太容易了。
别的不说,冯家这头庶女多半都是二十四抬嫁妆的,家具就能占一半,还有各种大型摆件、器皿等等,又占了一小半,真正值钱的类似于首饰一类的,怕是连个小匣子都装不满。
就这样,外人瞧着还是挺不错的,起码面上有光。
……
管事嬷嬷将旧例一念,秦氏面上的神情就更不好看了。
“照你这么说,我竟是不用添什么东西了,三千两就能置办出一份体体面面的嫁妆了?”
“回四太太的话,这体面也是分档次的,嫡姑娘的嫁妆体面,庶姑娘的嫁妆也体面,可这……”管事嬷嬷笑得一脸尴尬,她这会儿倒是明白秦氏的意思了,只不过她就一小管事,她能怎么办呢?
好在,秦氏本也没打算为难她,略一沉吟后,她只道:“别管那些旧例了,既然府里的规矩是给庶女定了三千两银子的嫁妆,就按这个来。拿两千两去城郊置办个庄子……记着,不要那种体面庄子,只要田里有出产的。”
庄子跟庄子区别大了去了,像二太太几个月前就去了她的陪嫁庄子,那是专门供她礼佛、散心的,风景极好,出入也方便,庄子上还有跑马的地方。以前二房嫡子们还小时,便经常同二太太一道儿出游。而庄子上仅有的产出,也是供自己那一房开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