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8)
领过去的人还算是撑得住场面,还帮着拽了那不入流的甄婆子走人。
……
彼时,正被她们所鄙夷的甄家太太也是满心的焦躁不安。
甄家其实并非像他们自己所言那般,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桑平县里的。事实上,往上多数几辈,也就是如今的甄家老爷的祖父,其实就是乡下刨食的人。最初,老人家是走街串巷的小货郎,辛苦不说,钱也赚的不多。苦了大半辈子才总算攒够了钱,在县城里盘了个小铺子,前面开店后头住人,好赖稳定了下来。
到了甄家老太爷那辈儿,家里开始交了好运,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方才邱家三太太说的那个事儿,她娘家同甄家当了姻亲。
都说万事开头难,实则就算做生意上了正轨,想要守成也不容易,要扩张更难。不过在多年的努力后,到了如今,甄家起码在桑平县算的上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了。
呃,其实也不能说甄家有多能耐,情况是这样的,桑平县并不算特别大,商业也称不上有多繁荣,真要有本事的人,必不会蜗居在这么个小小的县城里,而是想尽办法进入府城。
甄家也是这般想的,因此最近这些年,在家中生意停滞不前后,他们就拼命的找路子,想将生意往府城扩充。
想法再好,也要有实施的本事。
也是这时候,他们开始愈发尽力的捧起了姻亲家的出嫁女,也就是那位邱家的三太太。
魏家只道甄家是依附邱家生存的,却不知晓,单单这种捧臭脚的机会,都是他们煞费苦心的求来的。
不过,就算甄家上不了什么台面,可他们家的排面还是不小的。
哪怕每年不过只是来府城小住几日,他们依旧在府城置办了一套宅院。四进的宅子,地段还算不错,里头也算是雕栏玉砌的,关键就是园子归整得好,一应的家舍摆件也都是上乘的货色,最是适合在这儿办个宴请之类的。
别看只这些,每年的花费可不算少。置办宅子本身花的钱暂且不提,毕竟宅院想要脱手也不难。家舍摆件也无妨,哪怕不卖,也可以拿回县城接着用。要命的其实是旁的消耗,像洒扫清洁的仆妇、修剪花枝的花匠、看家护院的打手等等。更别提,他们每次办个宴请,那银子是大把大把的往外丢,茶水点心、好酒好菜,生怕叫好不容易攀上的贵人们笑话,甄家每次都是用最顶尖的好料。
一次两次是无所谓,可算下来,自打攀上了邱家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