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至宝楞严(3 / 4)
历史上,《愣严经》进入华夏的过程非常曲折,公元580年,隋朝的智者大师听来访的天竺僧人说天竺国内有一部宝典为《愣严经》,智者大师为求得此经一看,便在天台山上修了一处拜经台,每日向《愣严经》所在的方向朝拜,希望早日看到《愣严经》,这一拜就是十八年,可惜直到智者大师圆寂,愣严经都未传到华夏。
公元628年,智者大师圆寂五年后,玄奘大师西去取经,因天竺将《愣严经》列为国之重宝,只有少数僧人能接触到,严禁流出国外,所以玄奘大师也未能将《愣严经》取回。一直到玄奘大师圆寂四十年后,天竺高僧般刺密帝冒着巨大的风险,才终于将此经带到了华夏。
之所以说《愣严经》是破魔的经典,是因为它“从破魔始,至破魔终”,经中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愣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
这颗界珠太重要了,而且又是夏平安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让夏平安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在认真思虑了关于这《愣严经》的种种之后,等到思虑澄清,气息平和,才将一滴鲜血滴落在那界珠之上,只是片刻之间,夏平安整个人就被一团金色的光茧包围起来。
……
夏平安睁开眼,就发现自己在一个不算大的房间内,他身上穿着俭朴的僧衣,留着黑色的长须,盘膝而坐,他面前的桌子上,点着一盏灯,还放着一些东西。
这是哪里?自己是谁?
夏平安脑袋里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念头,他看了看窗外,月光下,窗外可以看到一座古塔的轮廓,只是一看到那古塔的轮廓,夏平安就心中一震,因为那古塔的风格,不是华夏样式,而是天竺样式,自己似乎在一座古寺之中。
再看桌子上的东西,那是古朴的贝叶经,刻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带着古朴厚重的气息,夏平安精通梵文,他只是看了一眼那贝叶经上的文字,心中就勐的一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严经》,这就是《愣严经》。
桌子上,除了这贝叶经,还有非常细密的白娟,铜管,蜡烛,一把小刀,针线,和一个药瓶。
普通人看到这样的场面绝对不知所措,而夏平安一看,脑袋里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自己此刻的身份,就是般刺密帝。
记载在贝叶上的《愣严经》在桌子上有厚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