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7 / 11)
能是蒙古人在征伐过程中学习到的。
他慢悠悠地倒吸了一口气。
当日下午夏安然便递了条子要求进宫面圣。
他手上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带,而到了赵祯面前以后,夏堂弟就蹭了皇帝的笔墨,亲手将配重式投石器的大致轮廓描下。
在作为太子培养的时候,赵祯接受到了最完善的教育,其中并不缺乏军事谋略,因为在宋朝有一个很严重的情况,那便是兵士们普遍不服管,这是起源自五代时期的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这一种情况造成的原因不多说,但是其造成的结果却十分严重,将领唯一会全然服从的便是帝王的命令。
至于其他,无论是将军也好、统领也罢,均都看着情况来,又以随心而为上。
所以在宋朝,他们的皇帝的确是要随时做好上战场的准备,无论是太祖、太宗还是赵祯的的父亲都有亲上过前线领军指挥的经验。而作为太子,赵祯自然也在这一方面下过功夫,且其拥有基础知识,他未必真的在军事上十分擅长,但是起码需保证了他在看到兵书以及战略布局,还有军械的时候,不会一脸懵然。
对于弟弟突然之间要来给他画画,赵祯是莫名其妙的。
但在这些日子以来,他对夏安然已经建立出了一定的信任基础,故而即便夏安然此举多少有些逾越,但是赵祯还是好脾气得等着了,夏安然这一次亦不曾辜负他的期待,何止是没有辜负,简直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投石器的威力有多大?其实也没有多厉害,他在战争之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不过只是攻城拔地罢了。
投石器的威力有多小,一点也不小,因为他能够轻易地摧毁守城方的心理防线。
古代战争史上,攻城历来被定为下下之策。
无论是何方将领带兵,即便只是围而不攻,期间耗费的资源亦是极其可怕,更不要提守城方最后搏命之时造成的损失。
只要有一座城,人心在、粮食在,就甚少有人会丢城,故而历史上许多将领因攻破一座城留下了千古美名,却甚少有将领因为守下一座城被人记住。其原因便是如此,
夏安然在跟随曹军的时候,参加过不止一场的守城之战。在荀的统筹之下,曹军未尝一败。这其中主要原因便是曹军兵多粮广,守城在之后甚至被当做了诱饵。
曹军以守城作为牵制地方兵力的主要手段,饶背袭击对方老巢,再来个里应外合包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