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师的点拔(2 / 4)
言之,就是二入四行。他说:“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他把千百种法门简而化之,归纳两种,一种是理入,一种是法入。理入就是深信佛经中阐发的道理,明白每个人身上存在的纯洁根性,冥想归真,凝思壁观,找到一种“寂然无名“的状态。
行入就是达摩禅法具体的修行实践。四行包括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当一个人遇到苦难冤屈时,不会抱怨叫屈,更不会冤冤相报,明白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恶业果熟的结果,不能怪天,不能怪人,甘愿忍受,逢苦不忧,体怨进道,把苦难作为修行的阶梯。
随缘行很好理解,就是一切要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有随顺。生活中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运动的时候运动;生命中遇到投缘的人真诚相交,遇到好的际遇好好把握,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子的时候生子,这就是随缘。一个人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跑到外面四处晃荡,就不是随缘了。缘有逆缘与顺缘两种,这两种缘我们都必须随顺。随顺着不好的因缘时比如遇到事业不顺,病痛离别该怎么办呢,用上面所说的“报冤行”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总之,随缘就是要“苦乐齐受”,不要因为善缘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逆缘而自暴自弃。要明白,众生是众缘和合所生,所以是没有自性的、是空性的。虽然有形象,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存在。进一步的说,不但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是众缘所生;我们这个心呢?心有生住异灭四相,念念不停的生生灭灭着,所以不只身体无我,心也是无我。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空,本来虚妄,是业感所现。
要“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心有增减是众生,无增无减就是圣人。
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家富贵,我也不憎恨,看到人家贫贱,我也不会幸灾乐祸;这样的心就是没有增减。高兴是增,失去了心生后悔是减,有增有减,我们这颗心就难以平静,没有办法与真心相应。前面所说的“报冤行”是忍,“随缘行”也是一个忍,能够做到“忍心不动”,也就能够报冤行、随缘行了。如如不动,是菩萨与圣人才能达到。
无所求行就是要人不要执著,有求皆苦,无求即乐,不要为名利所累。世间人求名、求利、求富贵、求长生不老、求......,修行人初初开始也有求悟、求道的心,这种有求的心,始终长在”迷”里,长久以来,世间人被色声香味触法迷失本心,被外面的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