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南下(为新书求支持)(4 / 5)
区域,对南京的了解,使得他认出了那里是南京的满城,所谓的满城,也就是当年满清入关后,除了将半数的八旗兵驻于京师近畿一带外,同时又将大约半数的八旗兵派驻全国各大战略城市和水陆要冲,而为了防止八旗被汉族同化,强化八旗驻防兵镇压汉族的力量,满清在各驻防城市兴建供八旗军兵及其家属居住的满城,所谓的兴建就是将城内的原住居赶出。
而南京的满城则是在南京明皇城的基础上加以修建,既然是国都所在,那么为何没有提皇宫还有各衙门所在?更何况现在明宫城早在发匪之乱时,就已经完全毁于战火,若是于满城兴建,那为何这一区域反倒留白。
当然,尽管内心有百般的疑惑,但李经述并没有去提出来,作为新朝的一等公,实际上也是中华朝目前仅有六位国公之一,虽说他贵为庐阳公,但是他却比谁都清楚,像他这样的“权臣”,最为新朝所忌惮,所谓的“六位国公”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六位总督,如果张之洞同意归附的话,那么这一等国公必将增至七位,至于闽浙那边,恐怕全不在陛下考虑之列,而这所谓的“一等国公”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安抚,同样也是防范。
尽管心知唐浩然的气量远非许多史书中的明君所能相比,可熟读史书的李经述却非常清楚,皇权面前是没有任何温情可言的,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疑问埋于心底,依如过去一般小心谨慎的应该着一切。
恰在这时,一旁的李光泽却在一旁提问道。
“那么,未来的皇城在什么地方?皇宫在何处?毕竟这里是国都!”
尽管现在的李光泽贵为内务大臣,可却并没有封袭勋号,但他非常清楚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中华朝不同于任何其它朝代,只有待到对俄战争结束之后,才会论功行赏。
“当然,”
点点头,孙玉纯朝着陛下看了一眼,在其点头示意后,方才继续说道,
“未来的皇城,自然仍位于原址,皇宫的位置既是以明故宫旧址为基,而御道两侧的五军都督府旧址以及五部旧址,将作为新的政府官厅所在,不过在新皇城的建设上,仍然还需要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比如,这内城的西安门旧城墙是否拆除……”
在孙玉纯言道着对皇城的一些疑问时,唐浩然的视线却不时的投向车外,此时车厢外的田野已经不见了北方的小麦,而是遍地水田,此时列车早已经过了蚌埠,进入了淮河以南,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来,第一次来到这一地区,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