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争(1 / 14)
留发不留头
从四月初到六月中旬,清军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从黄河杀到钱塘江,一路上摧枯拉朽,大多数城池的军队不战而降。多尔衮认为,南明的抵抗力量已经歼灭殆尽,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轻松加愉快地取得重大胜利,多尔衮不禁欢欣鼓舞,开始有些飘飘然了。
归附清廷的钱谦益指使手下向多铎进言,说“吴中民风柔软,飞檄可定,无烦用兵”。多铎信以为真,非常开心。前线的多铎如此轻敌,远在北京的多尔衮更是忘乎所以。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忘乎所以的时候,失误将接踵而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这句话用来形容此时的多尔衮,恐怕再适合不过。就在清军横扫南京、杭州一带后,得意忘形的多尔衮经不住孙之獬的忽悠,发布了一道重要的命令——全民强制剃发!
多尔衮不可能不知道,这道命令将意味着什么。
早在攻陷北京之后,多尔衮便颁布过“剃发令”,要求前明的军民在结束对崇祯皇帝的吊孝后,按照满族人的传统,即行剃发易服。
多尔衮没想到,“剃发令”遭到汉族民众的强烈反对。清军初来乍到,对北京的情况不甚熟悉,尚未完全站稳脚跟。为了防止激变,多尔衮只得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二十四日发布新的谕令,宣布早前颁布的“剃发令”无效。多尔衮在这道新的谕令中向百姓承诺:“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多铎、阿济格等大军一路南下时,一直都是按照新谕令的精神和政策执行的。多铎进入南京后,为了安抚民心,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二十六日发布告示:
“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官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尽管清军在剃头问题上的态度有所变化,从“悉从其便”到“剃武不剃文,剃官不剃民”,但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没有作强制性的要求,还严令禁止不经请示、私自剃发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说,清军一路上能够顺利招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汉族文化传统包容、怀柔的政策。
可惜好景不长,志在必得的多尔衮于六月颁布了新的谕令,要求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六月初五,多尔衮特意给南京的多铎下达谕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