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雄起(2 / 9)
年(1629年)底,朱由检将朱聿键放了出来,只是朱器墭没法再重见天日,已在同年二月被顶替自己的亲兄弟毒杀于狱中。
崇祯五年(1632年),朱聿键袭封唐王,也算是“平反”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会“二进宫”。
如果说第一次蹲监狱是受父亲牵连的话,那么第二次纯属朱聿键自讨苦吃。
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朱聿键跟打了鸡血一样,自告奋勇要亲自出马“剿贼”,当然也不排除借机报父仇的动机。朱聿键手下没人,只能向朝廷借兵,要得也不多,就三千人,崇祯皇帝回答得相当爽快:不借!
朱由检当然希望多有一个人帮忙,但“祖制”摆在那里:藩王不得领兵。(前面说过,拜朱棣所赐。)“祖制”的规定还在其次,毕竟可以“与时俱进”(这方面的先例太多),但多疑的朱由检还有一个心眼:别人都忙着逃命,就你朱聿键积极,鬼知道你是去剿贼,还是来剿我?
总之,借兵这事儿没搞成。知趣一点的,找个没“贼”的地方待着,看看热闹也就行了,偏偏朱聿键既是“一根筋”,又不是省油的灯。朝廷不同意,他就擅自行动,在驻地南阳招募了数千兵勇,到处找“流贼”PK,与四处溃散的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看上去很牛,但这支队伍就是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藩王率领的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流贼”打得落花流水。
崇祯皇帝怒了:朱聿键,你胆子肥啊,私自招募兵勇不说,还大败而归!监狱没蹲够是不是?好!满足你的要求!
崇祯十年(1637年),朱聿键被贬为庶人,投入凤阳高墙(皇家专用监狱),一蹲就是好几年。直到崇祯都上吊了,朱聿键还在高墙里数星星度日。直到朱由崧在南京上台,才把他给放出来,恢复唐王爵位。
正因为蹲过两次大狱,造就了朱聿键坚忍不拔的性格,他内心是希望有一番作为的,而时势确实也为另类朱聿键创造了三大有利条件。
其一,福州政权建立后,除了鲁监国控制的浙江、张献忠盘踞的四川以外,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赣州、南安两府)等地区都积极响应,接受朱聿键的领导,继南京政权后,江南大部在形式上重新实现统一。
其二,清军占领南京后,清政权认为江南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加上来自东北的部队难以适应南方的炎热天气,多尔衮向阿济格、多铎下达了适时撤军的命令。六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