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下(1 / 11)
“三王”大集合
尽管后院起了大火,但考虑到夜长梦多、日久生变,多尔衮并不希望统一事业就此停滞。由于大部分满八旗军队都在山西“救火”,多尔衮只好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王”再辛苦一趟。
前面说过,金声桓“易帜”后,进剿湖南的“三王”军队奉命撤回汉阳,卡住上游。谭泰大军进入江西后,金声桓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三王”军队便撤回辽东休整。
这就奇怪了,既然江西警报解除,“三王”军队应该继续进剿湖南才对,为什么一溜烟撤回辽东呢?
其实不奇怪,看看“三王”剩下的人马便一目了然。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三王”奉诏从辽东赶赴北京,兵力如下:孔有德三千一百人,耿仲明二千五百人,尚可喜二千三百人,这还是在辽东休整过后的。
现在明白了吧,从岳州打到全州,“三王”军队已经从“高富帅”打成了“矮穷矬”。不是“三王”不想进剿湖南,而是不想送死,好歹留点种子吧?
由于“三王”的队伍太寒碜,连多尔衮都看不下去了。在兵员极不富裕的情况下,多尔衮还是命兵部七拼八凑地对“三王”的军队进行补充。孔有德补充到两万人,配属线国安、曹得先、马蛟麟三位总兵;耿仲明补充到一万人,配属徐得功、连得成两位总兵;尚可喜也补充到一万人,配属许尔显、班志富两位总兵。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条件只有一个——南下!
兵部还在酝酿作战计划,最初打算是孔有德负责福建、耿仲明负责广东、尚可喜负责广西,一人一省,搞“劳动竞赛”。
计划尚未定稿,探到口风的尚可喜最先跳出来“举手投降”:换别人吧,我干不了!
尚可喜说的也是实情,打广西跟打福建,难度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打广西要经过湖南,湖南又是济尔哈朗留下的“烂尾楼”,必须先完工再说;打福建只需要从浙江翻过仙霞岭,或者从江西翻过杉关便可到达。
——广西是永历朝廷的老巢,好几支能打的部队都龟缩在桂林一带;福建早被“浙系”、“闽系”搅成了一锅粥,而且水战见长,陆战偏弱。
总之,打福建的“水货”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打广西则是“买一赠一”,必须连着湖南一起打。
照此分析,整个作战计划便是:孔有德带着两万人去福建“捏柿子”,尚可喜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