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殉难(1 / 12)
西南大剿杀
郑成功、张煌言在长江下游落败时,永历政权在西南、两广的势力也正在加速崩塌。
多尼统领三路进剿云南,“逃跑帝”朱由榔逃出国境,永历政权相当于降了“半旗”。吴三桂因后勤补给问题“振旅班师”后,清军又不断对滇中、滇东进行清剿。
清军剿杀的目标,除了南明的抗清武装以外,还有无辜的百姓。清军的极端残暴,让云南成了人间地狱,“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房地为之翻尽,庐舍为之焚拆,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莫可控诉”。
这种惨无人道的肆虐,激发了云南百姓的怒火。元江土知府那嵩秘密联络降清总兵高应凤,以及石屏总兵许名臣等土司,于永历十四年(1660)七月公开抗清。九月,许名臣部攻克石屏州,那嵩等派军进攻蒙自,滇东土司纷纷响应,令初来乍到的清军相当惊恐。
但是,李定国、白文选等永历军残部的主力部队分散在滇西各地,内部的统一调度指挥都难以实现,更不要说开赴滇东支援土司抗清了。
九月二十一日,吴三桂率军从昆明出发,进逼那嵩、高应凤驻守的元江,许名臣迅速率部从石屏州回援。十月初一,清军占领石屏,于初九围攻元江。抗清义师寡不敌众,陷入绝境。那嵩拒绝清军的招降,举家***,许名臣也自杀殉国,高应凤等被俘,起义被彻底镇压。
与当地百姓誓死抗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由榔、李定国、白文选西窜后,分散在云南各地的永历军残部掀起了一股投降高潮。永历十四年(1660)正月,杨武率高文贵(已病死)旧部三千余人不战而降。五月,祁三升率八千余众投降。至七月,已有马宝、马惟兴、杨威等部相继归附清军。吴三桂将这些降军统一整编为十营,兵力共计三万人以上!
——百姓奋起抗争,军队纷纷投降,这打的什么鸟仗?
云南如此倾颓,四川也难以独善其身。
永历十三年(1659年)七月十一日,四川巡抚高民瞻率军从保宁出发,一路攻取灌县(今四川都江堰)、绵竹、什邡、汉州(今四川广汉)、简州(今四川简阳)等地,于二十六日进抵成都。南明守军在总兵刘耀、杨有才等人的率领下不战而降,“满城荆棘”的成都落入清军之手。
九月,清军又南下进取嘉定、建昌一线。次月,陈建等杀害高承恩,奉其首级向清军投降,川南沦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