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先手(二)(5 / 6)
的姿态。内阁里面跳脚要先打出去的是丘吉尔这类人,而且这类人根本没有在英国内阁中占据任何优势。
此时的丘吉尔正在新加坡,示威舰队被歼灭之后,丘吉尔这大言欺人之徒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办法,新加坡的舰队根本不足以发动对中国的进攻,英国殖民地的工业能力都很弱,特别是亚洲与印度洋地区。远东不存在能够维修英国军舰的母港,印度的造船业水平也根本不足以支持符合英国海军标准的造船厂。然而大言欺人之徒自有其常人不及之处。那就是放嘴炮!
早在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的时候,他就以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他在任内曾经多次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一名摄影记者拍下了丘吉尔在现场的照片,丘吉尔被拍到在塞德奈街杀戮事件现场的照片事件被大肆渲染,保守党领袖阿瑟·巴尔福嘲讽丘吉尔道:“他(丘吉尔)和那名摄影师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置之不顾。我知道这位摄影师正在做什么,但这位可敬的绅士又在做什么?”
1911年10月,丘吉尔获任命为海军大臣,一开始时他和他的下属发生了许多摩擦,他要求下属官员严格服从自己的权威,将不屈从自己的官员革职,允许基层官兵发表批评自己长官的言论。虽然在基层中引来好评,却使得直接隶属于海军大臣的四名海务大臣感到不满。
这么一个货色,却非常善于搞宣传,得知自己主导的威慑行动全面破产之后,丘吉尔并没有对英国内阁说什么,而是通过渠道对媒体发言了,“我们遭到了中国人可耻的偷袭,皇家海军付出了惨烈的牺牲,现在英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在这场战争中,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大英帝国面对中国还是有着极度的心理优势,在丘吉尔这番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公布于众之后,在英国立刻掀起了巨大的声浪。英国上下都要求严惩中国,再次重现1840年的胜利。甚至没有尝试先拉拢足够的盟友,英国议员们就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宣战。
丘吉尔首先对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