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结亲(3 / 5)
本书一面世就会被销毁,还曾经声称,写完之后,要抄写一部藏在深山里,想烧都找不到地,再让自己的后人,在一些大都邑里传播,把《史记》流入民间,让皇帝禁无可禁、毁无可毁。
司马家的后人都非常低调,只有好友和大儒相求,才能得见这本书的真容,还只许看不许借。如今杨恽竟然要将这本书堂而皇之的献出来了吗?皇帝会怎么对待这本书呢?
严彭祖听闻之后,先是激动,后是讶异,再然后就是深深的惶恐。
作为大儒,没有不想看到这本奇书的,但是严彭祖激动过后又想到,杨恽是在狱中扛不住了,想借献书求得皇帝的原谅,那么皇帝对这本书的态度就决定了杨恽的命运。按照惯例,皇帝一定会听听诸位臣子的意见,自己该怎么说呢?
这一阵子以来,严彭祖觉自知不讨太子和皇帝的欢心,老实了不少,平时很少发表言论,只是这次事关史书,皇帝一定会听取儒官的意见。
严彭祖捏在手中的笏板都浸上了汗,滑溜溜的象牙笏板,有些拿不住了,大殿之内众人还在议论,严彭祖却在一旁天人交战,究竟该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
等了许久,等到大殿之中静了下来,刘询问:“杨恽还在诏狱中?”
“……”
于廷尉怔了一怔,道:“禀陛下,杨恽还在诏狱中。”
刘询笑道:“既然知错了,那就放出来吧。杨恽是忠臣之后呢,犯点口舌,惩罚也够了。”
众臣子:“……”当初陛下大怒又是为那般。
戴长乐和得一手好稀泥,立即道:“陛下爱才,仁爱圣明。”
严彭祖打了许多腹稿,此时也只得跟一句:“陛下圣明。”
众臣子:“……”这是戴长乐和杨恽讲和了吗……陛下还没有说这书……
“今日没什么事就散朝吧,”陛下又道。
“陛下,那书……”严彭祖急了。
刘询扬起眉毛,“那书怎么了?杨恽要献上来,就先让朕读读吧,严大儒虽然嗜书如命,也得靠靠后呢。”
“哈哈……”众臣子都表示欣赏了陛下的幽默。
严彭祖也笑,可骑在马上回家时,就有些不乐,为何总是踏不上陛下的鼓点呢?
散朝之后,刘询问太子刘奭:“奭儿,你怎么看?”
“儿臣有些不明白,往常父皇都会询问群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