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松露(3 / 11)
本网出来的学子才容易高中,因为家学渊源能够从小接触这些东西。至于穷苦出身的人,要么设法去大户人家抄书,要么就四处游学,求教好的老师,直接学习对方从各种经史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其时讲学的风气盛行,很多大儒都会开庐讲学,只象征性的收一点学费。
更多的人接触不到这些,参加考试的时候直接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县城每年取的秀才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人,名额从来都很紧张,别说寒门学子,就是很多书本网出来的子弟,也同样屡试不第。至于后面的举人和进士,只会更加残酷。
要是石头现在才六七岁,齐老三或许真就咬牙送他去启蒙了,苦熬个十几年,即便考不出来,如齐世云那样在县城找个差事也不错,但他现在这个年龄,却是迟了。再说,家里虽然有钱,但那都是周敏挣来的,无论如何,齐老三还没到要她赚钱去供养石头念书的地步。
周敏尴尬的挠挠头,也觉得自己是想当然了。主要是上辈子看的那些小说里,穿越女主家里的男性同胞们,念书考学那是分分钟的事,感觉完全没什么难度。
她想起自己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标题看上去有种振聋发聩之感,但细细一想全是瞎扯。寒门不仅现代难出贵子,古代也没容易过。
世界在往前发展,下层阶级通往上层阶级的上升通道,那是几千年无数人努力奋斗才打通的。
——须知魏晋时,尚且是“上品无寒门”,隋唐时科举出现,才算是真正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但当时没有糊名制,是否取中和名次受到的干扰非常大。所以当时的学子们必须提前到富贵人家行卷,为自己扬名,只要有宗亲贵胄看上眼,打个招呼,取中便是理所当然的。宋以后糊名制出现,对科举舞弊也抓得严,这才有了“读书人最好的时代”,等到明朝,即便你是阁老的儿子,考中进士也会被人怀疑有猫腻。
看别人的时候很清楚,没想到自己身处其中,反而当局者迷了。
所以还是努力做个地主更实惠,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不过周敏还是打算回头去县城的时候,顺便给石头带几本书回来,哪怕只是为了开拓眼界,多读读书总不会有错。
这场雨下了三天时间,太阳才再次在天边露了脸。等各处的积水被晒得差不多了,齐老三这才搬了梯子,自己上房去捡瓦。——他当然没有这门手艺,也做不成瓦匠,但只是整理几处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